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音表

诗音表

一卷。清代钱坫(1744-1806)撰。坫字献之,号十兰,又号篆秋,大昕之侄。江苏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副贡生。官陕西州乾州直隶州州判。坫精通训诂,深于《说文》,学问与大昕相较,沉博不及而精当过之。又工小篆,远宗李斯,近法阳冰,沉着苍劲,晚年右手病残,左手写字,尤为精绝。著有《说文解字斠诠》、《异语》、《史记补注》、《论语后录》、《尔雅释义》、《车制考》等。是编凡表十有一。其自序曰:“《诗序》云:情发乎声。声成文谓之音,声谓之成文者,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也。郑氏以为宫、商上下相应,单出为声,杂出为音。音讹律则乱,律不正则乐亡。诗即乐也,故言诗者必考律,而言律者必正音。正音者何先?先双声。”玷以为欲出三代之雅乐,必先正音,正音先双声,故列双声第一。双声既著,当究出、送、收声之始,故列出声第二,送声第三,收声第四。三声既著,究通声与出、送、收皆协,故列影、喻通出声第五,晓、喻通送声第六,晓、影通收声第七,影、喻同声第八。通音既著,究本声类,故列本类通声第九。本类既著,究“来”音,来者声之归宿,故列来首声第十,来归声第十一。前列字母,后列诗音,其大例也。夫出、送、收者,即方以智之《通雅》所谓发、送、收。劳乃宣《等韵一得》之所谓透、轹、捺也。声有清浊,不可混同。古今纽繁简既异,古无轻唇类隔诸音,亦当分别言之。通声者,盖谓喉音。喉音自发至收,始终如一,坫未能详言其理。来亦收声,今以为声之归宿,殊未精审。以之推求诗乐,不可通矣。该书有钱氏四种本,清嘉庆七年拥万堂刊本,中国书店据清嘉庆拥万堂本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文精藻

    二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观象》)编。此书为李氏教诲其乡曲诸生所编。集中所收尽为古文之精萃,以期使人从中尽知古文之变化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,并加以介绍。

  • 金华丛书

    六十九种,七百四十二卷。清胡凤丹编。胡凤丹字月樵,浙江永康人。官湖北道员,曾编有《金华文粹书目提要》。丛书收金华历朝著作六十九种,按四部排列,计经部十五种,史部十一种,子部十四种,集部二十八种,前有《

  • 福寿阳秋

    无卷数。清魏博(生卒年不详)编。魏博字约之,江宁(今江苏省江宁县)人。他的著述虽然是杂家之作,但内容比较新颖,有特点。《福寿阳秋》是魏博的一部杂纂之作,此书采取前人格言编成,共分五集,首集为劝善篇,第

  • 玉堂杂记

    三卷。宋周必大(1126-1204)撰。周必大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字子充,一字弘道,号平园老叟。高宗绍兴二十一年(1151)进士,中博学宏词。授徽州司户参军。孝宗时任起居郎,迁权中书舍人。历枢

  • 圣寿万年历

    八卷。附律历融通四卷。明朱载堉撰。朱载堉字伯勤,号句曲山人,明皇宗室。著有《乐律全书》、《律吕正统》、《律吕质疑辨惑》。明代所用大统历实为元代授时历,成化以后推交食多有不合,议改历者日众。载堉因撰《律

  • 骈体文钞

    三十一卷。清李兆洛(1769-1841)编。李兆洛字申耆,晚号养一老人,阳湖(今江苏武进)人。嘉庆进士,授安徽凤台知县。工诗古文,尤长舆地之学。著有《养一斋文集》、《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》、《历代舆地沿

  • 河南通志

    ①四十五卷,明邹守愚修,李濂、朱睦纂。邹守愚,字若哲,福建莆田人,嘉靖五年(1526)进士,授户部主事,历任员外郎中,出守广州,后升江西学政,调山东,嘉靖三十四年(1555)以右副都督史巡抚河南。周年

  • 德安安陆郡县志

    二十卷,清高翱、高联捷修,沈会霖纂。高翱,字云旗,江南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,进士,官德安知府。高联捷,直隶万全(河北万全县)人,选贡,官安陆知县。沈会霖,字时沛,号荟庵,安陆县人,解元,官山西大同推官

  • 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考证

    二卷。叶德辉撰。据《宋史·艺文志》记载,宋高宗定都临安(今杭州)后,曾于国史馆建秘书省,搜访遗阙,优赏献书,馆阁所藏,日渐丰富。当时汇次书目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。至宋宁宗时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,

  • 可园词存

    四卷。清陈作霖(详见《可园诗存》)撰。四卷分别名为“炙簧新谱”、“琴心阁忆语”、“洗红簃曼词”、“花枝楼梦吟”,是作者六十岁以后所作,写家园伤心,诉肠哀楚。本书附于《可园诗存》之后,有宣统二年(1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