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易一斑

读易一斑

四卷。清吴丽生撰。吴丽生字淦泉,江苏丹徒人。吴氏此书不对周易作章解句读,只通论其大义,同时对经外规则,周易体系亦有阐述。其说虽多因袭先儒成说,但常附以己意,故其说许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如论周易说,认为周易取交易变易之义,周者普遍也。又说:“卦有吉凶,但若君子使用,则无吉凶”等。皆从深思得来。有光绪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子故

    二卷。清马其昶(详见《毛诗学》)撰。前人研究《老子》者,或倡三教合一,或主儒道一家,所见各异。马其昶认为孔、老之学同出于《易》,又以《老子》比附《中庸》。所以他撰《老子故》,先考述《周易》、《中庸》,

  • 论语栾氏释疑

    一卷。晋栾肇撰。清马国翰辑。肇字永初太山。官至尚书郎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晋栾肇撰《论语释疑》十卷、《论语驳序》二卷。现已亡佚。《经典释文·叙录》载栾肇《论语释疑》十卷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

  • 群书钩元

    十二卷。元高耻传(生卒年不详)撰。高耻传临邛(今四川省邛崃县)人。此书杂采古事古语,以字数为标目次第。从一字起至七字止。其不能限以字数者,又别立脍炙句二卷。其一字类不能成句,则以古文奇字当之。十分庞杂

  • 文源

    十二卷,附录二卷。近代林义光(生卒年不详)撰。义光字药园,福建闽县(今闽侯县)人。林氏认为《说文解字》只就篆字说解,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原,因采辑钟鼎遗文,审察六书,以定诸字之本形、本义。是书前为林氏自

  • 读书随记

    一卷、续记 一卷、剩语一卷。著者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。据记载著者自称湖上逸人,又在著书中署上章摄提格,具体著者也无从考证。《读书随记》一卷、续记一卷、剩语一卷于康熙年间所刊,是一部杂家类杂说之作,都是摘

  • 仁聚堂法帖

    八卷。清刘恕辑。刘恕字行之,号蓉峰。所居寒碧山庄,收藏颇富。此帖所收是采取旧刻及自藏墨迹。共成八卷,其中晋唐二卷,宋六卷。晋唐之书是取自《停云馆帖》、《戏鸿堂帖》、《余清斋帖》等。宋代之书多是其自藏,

  • 听■楼集帖

    六卷。清潘正炜辑。潘正炜字季彤,收藏之富,甲于东粤。此帖是道光二十八年(1848)刻成,所收从魏晋至明末,共八十余家,钟繇、王羲之之帖,大都出自石本,所以也很可观。唐人石本与墨迹兼有,而多不可信,如李

  • 小畜集

    三十卷。宋王禹偁(954-1001)撰。王禹偁,北宋文学家、诗人。字元之,巨野(今属山东)人。太平兴国八年(983)进士。官至右拾遗。以刚直敢言著称,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,节约开支,减轻刑罚。后屡以事贬

  • 四声切韵表补正

    三卷,首一卷末一卷。清汪曰桢撰。曰桢(1813-1881)字刚木,号谢城,又号薪甫,乌程(今浙江吴兴县)人。咸丰二年(1852年)举人,官会稽县教谕,光绪七年(1881年)卒于官,年六十九。精史学、数

  • 许灵长诗

    不分卷。明许光祚(约1619年前后在世)撰。许光祚,字灵长,陕西人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。此集刻于万历四十年(1612)。其诗格平易,刊本不分卷数,而各体之首必题曰初集,似未意之本。四库已存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