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谭苑醍醐

谭苑醍醐

九卷。明杨慎(参见《丹铅余录》条)撰。为考证辨论之作。书首有杨慎嘉靖二十一年(1542)自序,自序中说此书之所以取名“醍醐”,源于“从乳出酪,从酪出酥,从生酥出熟酥,从熟酥出醍醐”。意为此书为晚年精心所得,犹之精义入神,非一蹴而成。此书考订赅博,多有新解,引据极为确凿。如“周八士为南宫士”、“南宫百达即伯达、尚书所云南宫适即伯适”诸条,引据极为确凿。又如其谓“先天图始于希夷,后天图续于康节。盖希夷以授穆伯长,穆伯长以授李挺之,挺之之学则授之康节,其作后天图,见于邵伯温之序。朱子所以不明言者,非为康节,直以希夷,恐后人议其流于神仙也”,其辨析亦最详明。又如其卷一“孔明遗事”条,据《水经注》引三国蜀诸葛亮表云:“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,司马懿因渭水涨,攻琰营。臣作竹桥越水射之。桥成,遂驰去。”这是不见于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的记载,可补正史之阙。又卷六“世说误字”条,谈到古书传刻之讹误,他说:“古书传刻转谬,盖病于浅者妄改耳。如近日吴中刻《世说》,‘右军清真’,谓清致而真率也。李太白用其语为诗:‘右军本清真’,是其证也。近乃妄作‘清贵’。……”这里“清真”比“清贵”合于当时语意,再加李白诗为证,足见其辨正之可信。凡此种种,考订辨正,时有新解。然因此书所涉内容广泛,间或亦有误记之处,不免为后人所指斥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中国丛书综录》子部杂学类有著录。另有《谭苑醍醐》八卷本,收入《函海》(乾隆本、道光本)第十三函、《函海》(光绪本)第十五函。民国二十五年(1936)商务印书馆据《函海》影印《丛书集成初编》单行本《谭苑醍醐》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程外书

    十二卷。二程门人所记,朱熹编辑。成书于乾道九年(1178)六月。是书属于其门人搜辑的余篇及语录;又取诸人集录,参伍相除,得此十二篇,以为外书。凡采朱光庭、陈渊、李参、冯忠恕、罗从彦、王蘋、时紫芝七家所

  • 玉机微义

    五十卷。明徐用诚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纯续增。徐用诚名彦纯,字用诚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学术上宗朱震亨,兼采刘完素、张从正、李东垣、王海藏等诸家医说。精于医术,擅长本草,著有《本草发挥》等书。刘纯,字

  • 游峨集

    一卷。明殷绮编。殷绮,爵里履迹不详,在本书中署为“雅州知州事”。嘉靖九年(1530)四川巡按御史邱道隆偕官吏游峨嵋山,有诗唱和;嘉靖二十一年(1542),巡按御史谢瑜亦踵昌故事。殷绮因合二御史及同游者

  • 启隽类函

    一百九卷。明俞安期(1550-?)编。俞安期初名策,字公临,更名后,改字羡长。江苏吴江人。是书刻印于万历四十六年,首官考共五卷。次为笺疏表启,分为古体二卷、近体一百二卷。其中近体又分二十九部。上自诸王

  • 医说

    十卷。宋张杲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杲,字季明,新安(今安徽歙县)人,继承三代家学,喜好谈医,并欲弘扬其道,于是广采博记资料,撰成此书。前有朝奉大夫郢州罗顼序,称己酉(即南宋淳熙十六年,1889)冬,张季

  • 扶雅堂诗集

    十四卷。杨炳春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此诗集无序无跋,作者出身、籍贯、事迹皆不详。诗中无一词题到清代年号、官职,在个别诗注语中提到“圣心”、“帝陛”、“帝”字样皆抬头。全集分十四卷皆为今古体诗。第一卷辑诗四

  • 听松庐诗钞

    十六卷。清张维屏(1780- 1859)撰。张维屏字子澍,一字南山,号珠海老渔、松心子,祖籍浙江山阴,后居广东番禺,道光二年(1822)进士。官至湖北黄梅知县、江西南康知府,晚年为学海堂学长,学识渊博

  • 峨眉县志

    十卷首一卷,清王燮纂。王燮,宛平(今北京市丰台区)人,监生,嘉庆七年(1802)任峨眉县知县。王氏任县令后,思取志,考其山川道里之数,人物风尚之殊。及得旧本,乃乾隆五年(1740)县令文曙偕邑人张宏映

  • 脉学归源

    五卷。清姚克谐(生卒年不详)撰。姚克谐字海,四川人。中年游宦西江,体弱多疾,得友人授以方书《脉诀》,于是开始研究切脉,后将研究心得撰为此书。书中汇集前人论脉之说,经络脏腑,悉依古法。论说脉象,罗列后人

  • 迪吉录

    九卷。明颜茂猷(生卒年不详)撰。颜茂猷,字壮其,又字仰子,平和(今福建省平和县)人。据《福建通志》卷二百十四《文苑传》载:“茂猷字光衷,天启甲子(1624)举乡试,崇祯甲戌(即崇祯七年,1634)知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