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象数一原

象数一原

六卷。清项名达(1789-1850)撰。项名达原名万准,字步来,号梅侣,仁和(今杭州)人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)举人,道光六年(1826)进士,未赴知县任,退职回乡,专事中算,著有《勾股六术》一卷(1825),后附《弧三角和较算例》,《三角和较术》一卷(1843),《开诸乘方捷术》一卷,上述三书合刻为《下学葊算术》。又著《象数一原》六卷,附《算律管新术》,戴煦遵嘱为之续成第七卷合刻刊出。《椭圆求周术》一卷,《图解》一卷为戴煦所补。项名达因董祐诚《割圆连比例图解》中所论割圆颇有疑问:“堆积既与率数合,何以有倍分无析分,倍分中弦率又何以有奇分无偶分,且弦矢线于圆中,于三角堆何与”,蓄是疑有年,直至1837年归自苕南,舟中偶念此,恍然有悟。即利用“三角垛数”,创立了“零整分递加”法,较割圆术更佳:“自来割圆术不离勾股,而得其象,未得其数,取数不无繁重,自有零整分递加后,象与数会”(自序)。此即《象数一原》由来。该书卷目为:卷一整分起度弦矢率论,卷二半分起度弦矢率论,卷三零分起度弦矢率论,卷四零分起度弦矢率论(戴煦补),卷五诸术通诠,卷六诸术明变(戴煦补加减表法),卷七椭圆求周图解(原本六卷,此卷为戴煦补之)。项氏用自己的方法求得一系列幂级数,有三角函数展开式,也有全弧的通弦展开为n分之一弧通弦的幂级数,对于后者他的结论是:全弧分为n分,不论n为奇为偶,其通弦总可以展为分弧通弦的幂级数,析分弦矢与倍分弦矢理本一贯。由此,他把董祐诚四个幂级数概括为两个,以此可推得董氏以及明安图的级数,显见项名达的表达式更具有一般性。项名达的工作对徐有壬、夏鸾翔颇有影响。《象数一原》版本有1888年上海赵氏《高斋丛刻》本,现藏浙江图书馆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;《古今算学丛书》本;北京图书馆藏有1888年金匮华氏刊本与另一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经图说

    一卷(江西信州文庙石刻拓本)。无名氏撰。据《大明一统志》,元代信州知府卢天祥刊于信州府学,计有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礼》、《春秋》六经,为图表三百余幅。按,六经有图是从宋代开始的

  • 阳明先生浮海传

    一卷。明陆相撰。陆相,字良弼,余姚(今属浙江)人,明臣,生卒不详。弘治六年(1493)进士,官至长沙府知府。该书主要记载明哲学家、教育家王守仁(字阳明)正德(1506-1520)初年被贬龙场驿丞时,途

  • 石点头

    十四卷。题“天然痴叟著,墨憨斋主人评”。前有古吴龙子犹叙。墨憨斋主人、龙子犹皆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号。从叙文中得知作者字浪仙,胡士莹《话本小说概论》认为是席浪仙。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无法考断,当为冯

  • 学海堂经解缩本编目

    十六卷。清凌忠照、张绍铭编。二位编者生卒年、号和生平事迹皆不详。此书与敬修堂编目、蔡启盛检目又有不同。其以十三经为序,每经为一卷,唯《春秋》一卷,加列三传。《大戴礼记》一卷,列《礼记》之前。至于单词只

  • 七经读法

    不分卷。清孙乔年(详见《古文尚书证疑》)撰。本书有其子孙仝严附记,称乔年在七经方面均有著述,既释诂又论文,讲明义理,博引群儒,总计数百万字,本书只是其七经卷首读法源流纲领,全书尚待付印。书中《读周易》

  • 说文解字群经正字

    二十八卷。清邵瑛(生卒年不详)撰。邵瑛字桐南,浙江余姚人。著作尚有《刘炫规杜持平》。这是一本正字的书。篆变为隶,隶变为真,群经中之文字偏旁多舛,点画失宜,所在皆是。故而邵氏以《说文》而正群经之字,以不

  • 诗经比义述

    八卷。清戋千仞(生卒年不详)撰。千仞字涵斋,江苏金匮(今江苏无锡)人。古人曰,诗有六义:风、雅、颂、赋、比、兴。风雅颂以音乐分诗为三类,赋比兴为诗经写作手法。朱熹曰:“赋者,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;比者,

  • 续表忠记

    八卷。清赵吉士(1628-1706)撰。赵吉士字恒夫,号渐岸,又号寄园、天羽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旅居钱塘(今浙江杭州)。顺治八年(1651)举人,官至户科给事中。著述颇多,除本书外,尚有《魏忠贤始末

  • 文苑英华辨证

    十卷。宋彭叔夏撰。彭叔夏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乡贡进士,《江西通志》列其名于绍熙三年(1192)乡举条下,不为立传,生卒年及事迹已不可考。是书盖因周必大所校《文苑英华》而作。考周必大《文苑英华》跋曰

  • 杨氏全书

    六种,三十六卷。清杨名时(详见《周易札记》)撰。全书所收各种首尾连贯,不自为分卷。第一卷至第八卷为札记,是读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四书》之随笔杂记(其中《易经札记》三卷、《诗经札记》一卷、《四书札记》三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