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迟悔斋经说

迟悔斋经说

一卷。清曹肃孙(1795-?)撰。肃孙字伯绳,河南洛阳(今洛阳市)人。幼承家学,工文章,而穷于遇,应乡试十几次均名落孙山,晚年司铎于乡里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迟悔斋文钞》、《迟悔斋杂著》等。本书为肃孙说经文章,但较多穿凿。如解释《论语》“其为人也孝悌”章,认为“君子”指的是在上的卿和士大夫,才有知人论世的见识。但仔细玩味这一章的语意,是引“君子务本”作为结束,这是泛指在官的而言,一定说只是卿、士大夫,就太过拘泥了。又说“巧言令色”章,其句读为“巧言令色足恭,左丘明耻之”,这两句是举左氏心迹以明之,下句“某亦耻之”,是暗比老彭的意思,这种说法也太牵强。本书一再谈到义法,如说“看书先辨义法,次辨章句读。下句‘某亦耻之’,此义法也”。在《烛之武退秦师》中又说:“读古人文字,不但当究其义法,尤当辨其真伪”,那么真伪似乎就可在义法中求得了。这样看来,“义法”二字,似乎得自方苞,但方望溪之说是为文章而设,不知肃孙所谓的“义法”是指古人的“义例”还是指古人的“文法”?总体看来,本书用力颇多,而见识较差。恐怕是肃孙读书太少,对汉宋两家治学家法,都未能窥其门径,因此在经义方面,所议论的地方均似乎未得要领,其短处正在一“陋”字。有家刻本,《洛阳曹氏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古斋石刻

    一卷。疑为宋蒋永仲刻,后有明张登云跋,记述此石刻来源经过。该石为明嘉靖八年(1530)村民耕地掘得,《兰亭序》和《黄庭经》分刻于石的两面。帖首有“思古斋石刻”五篆字;《兰亭序》首有“唐临绢本”,尾有“

  • 荡寇志

    七十回。清俞万春(1794-1849)撰。俞万春字仲华,别号忽来道人,浙江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少年颖悟,博极群书。文武兼通,弓马娴熟,为一方硕儒。二十岁左右,随父亲到广东任所。嘉庆中叶,适逢徭民起义

  • 制服成诵编

    一卷。清周保珪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保珪,字桐侯,江苏嘉定县(今上海嘉定)人。同治十二年(1873)举人。从王文韶馆湖南及京邸,为其子师,以文行称于时,编《周易集说》未就,著有是书。书首为王文韶序,略言

  • 哄堂词

    一卷。宋卢炳(约1131前后在世)撰。卢炳字叔阳,一作叔易,号丑斋。其里籍,生卒年均不详。仅知嘉定七年(1214),守融州,被论凶狠奸贪,放罢。集中有“庚戌正月”字,据嘉定七年推算,当为绍熙元年(11

  • 虞氏易象考证

    二卷。清纪磊撰。三国易学家虞翻曾依经立注,以阴阳消息、六爻、发挥、旁通、升降、上下为宗,创虞氏逸象。后人多有搜集和订正者。清代惠栋所著《易汉学》辑虞氏逸象三百三十一事,张惠言所著《周易虞氏义》辑四百五

  • 莲龛集

    十六卷。清李来泰(?-1684)撰。李来泰,字仲章,号石台,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士,授工部主事。提督江南学政,康熙十八年(1679)应“博学鸿词”科试,列二等第一,授翰林院侍讲,

  • 爱吾庐集

    八卷。明徐良傅(1333-1395)撰。徐良傅字子弼,东乡(江西东北)人。嘉靖十七年(1538)进士,官至吏科给事中。因言事斥为民。其门人汤显祖所作传,载其行履颇详。此集共八卷。其诗体略近七子,气度安

  • 易通例

    一卷。近人陈启彤撰。启彤字管侯。曾为私立北京中国大学教授。此书用现代逻辑学知识解释《周易》,共六篇。分别为“说道”、“说象数”、“说引申”、“说卦”、“说彖象”、“说爻”。后附“彖言作于周公说”。通观

  • 周礼注疏删翼

    三十卷。明王志长撰。王志长(生卒年不详),字平仲。明代“三才子”之一,王志坚(1576-1633)之弟,昆山(今江苏昆山)人,万历中举人。事迹见于《明史·文苑传》其兄志坚传中,称其亦深于经学,尤精“三

  • 硕人

    硕人其颀,衣锦褧衣。齐侯之子,卫侯之妻。东宫之妹,邢侯之姨,谭公维私。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。螓首蛾眉。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硕人敖敖,说于农郊。四牡有骄,朱幩镳镳。翟茀以朝。大夫夙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