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通鉴外纪

通鉴外纪

十卷。目录五卷。宋刘恕(1032-1078)撰。怒字道原,筠州高安(今属江西)人。皇祐进士,官至著作郎。治平年间参与编修《资治通鉴》。著有《十国纪年》、《通鉴外纪》、《疑年谱》、《年略谱》。因司马光修《通鉴》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前403),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(959),缺前略后,首尾不备。乃拟另作《前纪》、《后纪》与《通鉴》前后相承接。后病废,口授其子刘羲仲成《前纪》,估计《后纪》难成,乃依《国语》称《春秋外传》例,易名为《外纪》。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(1078)。记事上起三皇五帝,终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(前404)。包括《包牺以来纪》一卷、《夏商纪》一卷、《周纪》八卷。共采摭当时可见史料二百余种。本书性质为《资治通鉴》的补编,网罗材料可谓甚丰。对材料的处理,于可信之事则大书,事有异同或荒渺难稽者则分注或细书。自周共和(前841)以来始为编年,以前则概称“疑年”,只载世次,如包牺氏、神农氏、黄帝、帝尧……,以及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各王。“疑年”不标岁阳岁阴之名,也不条列其数。纪末所附论断颇有与封建正统史家不同的见解,可供参考。另外《通鉴外纪目录》五卷,年经事纬,上列朔闰天象,下列《外纪》之卷数,与《通鉴目录》体例相同。清胡克家有《通鉴外纪注补》,又有明南监本十六卷,嘉庆十六年(1811)璜川吴氏刊本,陈仁锡刊本,石礅书塾本,山渊堂本。该书收入《四部丛刊》中,名曰《资治通鉴外纪》和《资治通鉴外纪目录》,共五册。另外《四库全书》、《资治通鉴汇刻》也曾收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德宝章

    一卷。宋葛长庚(1194-1229)撰。葛长庚,字如晦,又字白叟,号海琼子,又号海南翁、琼山道人等。琼州(今海南琼山)人,一说福建闽清人。过继为白氏子,改名白玉蟾。隐于武夷,拜陈楠为师,着道装,浪游华

  • 天镇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胡元郎纂修。胡元郎字丘溪,安徽桐城县人,雍正六年(1728)拔贡,十年(1732)任天镇知县。按天镇旧志,为雍正七年(1729)邑令陈际云创修,书成未梓,仅有抄本二帙。乾隆四年(1739),

  • 桓子

    见《世要论》。

  • 新疆外藩纪略

    二卷。旧题椿园氏著。椿园氏清人,生卒年不详。一生四海宦游,生于燕,而官于秦晋齐楚吴越,南及岭表,东越医无闾,渡辽水而游,壮年复西出阳关,逾河源三千余里。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(1703年)。分上、下两卷

  • 拟易

    无卷数。明张武略撰。作者为何处人不详。此书自序谓其读易,深绎其义,不过是戒占者以退让谦下之道,明哲保身之机,此乃全书之大旨。因而作者所拟只有四卦:一曰退,二曰忍,三曰默,四曰恕,以退拟遁,以忍拟离,以

  • 二徐说文同异附考

    不足卷。清董诏撰。参见《说文测议》。此编见于《说文测议》第七卷。二徐之异,不下千事,而董氏所考仅二十一字,实乃挂一漏万,无足轻重。

  • 毛诗识小

    三十卷。清林伯桐(详见《毛诗通考》)撰。该书名曰识小,而所论均纯系大义,不免与书名相违耳。伯桐此书,盖在所著《毛诗通考》之下。该书有修本堂本、岭南遗书本。

  • 续补兴国州志

    三卷,首一卷,清贺祖蔚修,刘凤纶纂。刘凤纶,参见光绪《兴国州志》条。光绪十五年(1889),州人陈光亨续修州志,刘凤纶曾任分修,旋官湖南,于二十九年(1903)回原籍。州人公议再续州志,搜求旧存,始知

  • 郑志考证

    不分卷。清代经学家成蓉镜(见《禹贡班义述》)撰。《郑志》一书,清代有《四库》本,孔方广林辑本,袁钧辑本。成氏撰此书不知据何辑本,仅三十余条,知非完书。所考旁及群书,申以己意,有不少令人信服。如“我先师

  • 傅山人集

    三卷。明傅汝舟撰。傅汝舟本名舟,字虚木,号丁戊山人,一曰磊老,福建侯官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晚慕仙家服食之术,舍乡井遨游山水。人称“其诗刻意学郑善夫,喜为荒诞诡谲之语。”王世贞比之言法华作风语,凡多圣少。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