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道德真经注

道德真经注

①见河上公《老子注》。②四卷。初唐李荣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荣,初唐元天观道士,号任真子,为高宗、武后间人。撰有《道德真经注》四卷。仅存一至三十六章。旧题称:“元天观道士李荣注”。书分《道经》、《德经》二经。《道经》末章与《德经》原缺,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。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,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,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。白云斋《道藏目录详注》在《道德真经义解》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,实乃错误。然《道德真经注》与《道德真经义解》之间存在异端有四:其一,《道德真经义解》分《道经》、《德经》共八十一章;而此书仅分《道经》、《德经》并无章次。其二,《道德真经义解》之旨在于:“常无,欲以观其徼,常有,欲以观其微”。认为《道德经》上、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,掌握它可以得道、治国、修身;而此书之旨阐述:“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为始”。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,处无为之治。其三,《道德真经义解》认为“非常道,非常名,常者不变谓也”,又认为“谷神不死,神藏于体,犹山之藏谷,故曰谷神”。此书认为:“非常道者,非是人间常俗之道,非常名者,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”,又认为“谷空也”。其四,《道德真经义解》多散句,而此书似骈文,如此等等。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、杜光庭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及唐末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对《道德真经注》都有记载和引用,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《道德真经义解》无涉。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,对《道德经》的理解、解释均有独到之处。为唐以后研究《道德经》者引以为参考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、明《道藏举要》本。③见李隆基《御注道德真经》。④见苏辙《道德经解》。⑤四卷。元吴澄(详见《易纂言》)撰。汉儒研究《道德经》者,有严君平(即严遵,吴澄称其原名庄君平)分《老子》为七十二章,作《道德真经指归》。又有刘向雠校群书,定《老子》为《上经》、《下经》计八十一章,为世传承。经唐宋至元,注释《道德经》都已达数十家。吴澄认为把《老子》分为七十二章或八十一章有“不当分而分”之误。遂将其定为六十八章。《上篇》三十二章,《下篇》三十六章。又合数十家注本校对字误。并将上下二篇各分上下为四卷以注之。其注采宋儒理气之说,指意略同于苏辙。较民间方士之注精邃得多。但后世学者不赞成吴澄改定篇章,《四库提要》对其多有诘责。称其“以意为之,不必于古有所考。”认为吴澄“好窜改古经”,此书“多有更定”是他“习惯成自然”所致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,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。⑥二卷。元林志坚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志坚,元末道士,字仁斋,号玄门开真弘教大真人;广陵(今江苏杨州)人。撰有《道德真经注》二卷。此书原题:“玄门开真弘毅大真人广陵仁斋林志坚注”。其书前有注序称此书撰于元至正甲午年(1354)。历代注释《道德经》者,或依汉河上公本,或依魏王弼注本,此书篇章次第及章名,均依河上公本。此书先辑部分经文作为经序。其经序分五部分:第一部分:道之尊,德之贵;第二部分:天之道,利而不害;第三部分: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;第四部分:盖闻善摄生者;第五部分:治大国若烹小鲜。并阐述分列的原因,实不免牵强附会。此书以经解经,以正经注于正经下,较为直捷。如:“道可道非常道”,注为:“道法自然”;“名可名非常名”,注为:“道隐无名,无名天地之始”等等。然而,某些注释取舍不当,又有晦涩曲意之处,是其不足。后世学者认为此书以经解经实为首创。叙述直接,无零乱繁琐之嫌,一改自河上公、王弼以来注释纷杂之弊,“使人熟读玩味,自然解悟正经之玄妙”(见《道德真经注》序)。如果再参照《庄子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诸书加以注释,再少作分裂经文之举,则此书将更为完善。现存明《道藏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菌阁琐谈

    一卷。清沈曾植(1851-1922)撰。沈曾植字子培,别号乙盦,晚号寐叟,浙江嘉兴人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。历任刑部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,总理衙门章京。著有《蒙古源流笺证》、《元秘史笺证》、《海日楼

  • 观象居诗钞

    二卷。清陈兰瑞(1790?-?)撰。兰瑞字小石,祖籍江西新城。系陈用光之子。承家学,于经史古文皆殚鹜颛精,研思入眇。然其身体瘦弱多病,有喘哮症,冬春尤剧。顾眈吟不辍,投赠唱和之事,往来无虚日。兰瑞既殁

  • 南江札记

    四卷。清邵晋涵(1743-1796)撰。邵晋涵生平事迹详见《尔雅正义》。邵晋涵曾充四库馆纂修官,史部之书,多由其最后校定,提要亦多出其手。后授翰林院编修,仍纂校《四库全书》。前后任职史馆十余年,对经史

  • 北巡私记

    元刘佶撰。佶临川(今属江西)人,生卒年不详。记至元二十八年(1368)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(1370)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,为作者亲身闻见。当时明军逼近大都,元顺帝出逃应昌(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

  •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

    见《类证活人书》。

  • 春秋楚地答问

    一卷。清易本烺(详见《易解呓通》)撰。该书对春秋时楚地加以考证,自设问答,计有汉阳诸姬国在何地;今之安陆属汉东何国、何以名郊郢、治此地者何官;澨、雍澨何在;若、敖二字何解;汉东之国随为大,其次为谁;随

  • 龙威秘书

    十集。一百七十七种,三百二十三卷。清马俊良编辑。马俊良字嵰山,浙江石门县(今浙江桐乡南)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本丛书书名用《云笈七签·灵宝略纪》所载龙威丈人(仙人名)故事,汇辑秦汉以来载籍及清人著述,

  • 武昌县志

    ①八卷,清熊登修,孟振祖纂。熊登,字仲升,号定涛,江西南昌人,贡生,官武昌知县。武昌附近省治,民俗物产,甲于他邑,而宋、元以前图志,已不可考。明永乐以后,张琦、李荣等先后纂述,代有作者,但或沿革于习闻

  • 唱经堂左传释

    不分卷。清金人瑞(1608-161)撰。人瑞字若采,号圣叹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自负其才,肆言无忌。尝言天下才子之书有六:一为《庄子》,二为《离骚》,三为《史记》,四为杜甫律诗,五为《水浒》,六为《

  • 六经类聚

    四卷。明徐常吉(详见《事词类奇》撰。陶元良续增。其书以六经之语分类为十八门,以备习文者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