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金陵野钞

金陵野钞

一卷。明顾苓(见《三朝大议录》)撰。《金陵野钞》记崇祯甲申(1644年)李自成攻入北京,福王即位南京,迄于弘光乙酉(1645年)清兵入南京,弘光帝出奔芜湖被俘,高宏图,刘宗周闻国难绝食而死。全书记述弘光一朝史实,如记清兵南下、弘光朝臣矛盾、四镇纷争、史可法守扬州、金陵纳降、弘光出走等事,并述南明死难诸臣事迹。其取材大半据当时邸报传闻。然称史可法不知所终,《南都死难纪略》亦不记史可法殉难事迹,于弘光帝亦称不知所终,盖当时传闻异词,真情难以证实,或者有不忍言者之意。《金陵野钞》按日系事,文如纲目体。顾苓留心史事,据事直书,不加论断,有欲成一朝信史之心。书中叙事,持正无陂,立意忠厚,无偏激之词。称清为“女真”,称左良玉为“逆贼”,字里行间,寓褒贬之意,反映了作者怀念故明的遗民立场和正统的政治态度。《金陵野钞》有《殷礼在斯堂丛书》本、《甲申野史汇钞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山诗注

    十二卷。宋陈师道撰。任渊注。任渊,生卒年不详,字子渊,新津(今四川新津县)人。绍兴元年(1131),以文艺类试有司第一。官至潼川宪。任渊生南北宋间,去元祐诸人不远,对同时所周旋者亦能一一知其始末。故所

  •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

    (民国十九年拓本)吴宝炜编次。宝炜字宜常,河南潢川人。著有《魏三体石经录》等。此书集拓残字四卷,是继马衡《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》而作的。集一百七十八石。其中《周易》九石三十一字;《尚书》十二石三十

  • 周易经史汇纂

    四卷。清查彬撰。查彬字伯野。大兴人。嘉庆四年(1799)进士。官至信阳州知州。此书为作者所著《湘芗漫录》的第一种。据费庚吉序,言此书“以经为经,以史为纬,援据精而简择当。”但观其全书却并非如此。如他解

  • 周易校勘记

    十一卷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阮元字伯元,又字伯梁,号芸台,又号雷塘庵主,江苏仪征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进士,历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,加太傅。卒谥文达。一生以兴办教育、

  • 弢园文录外编

    十二卷。清王韬(1828-?)撰,王韬字子潜、仲弢,号紫铨,又号弢园,天南遁叟、淞北、其初名利宾,又名瀚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此文录略仿杜牧《罪言》、苏洵《权书》意旨,以拯救时弊为大体。所谓“外编

  • 职方外纪

    五卷。明西洋人艾儒略撰。艾儒略(Aleni,jules,1582-1649),字思及,意大利耶稣会士。1610年抵澳门,在该地教数学。后派至北京,曾在上海、扬州、山西、杭州等地传教。书成于明天启三年(

  • 王志

    二卷。清末民国初陈兆奎撰。兆奎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是兆奎辑录其师王闿运应答门人之作。谓之“王志”,是取《郑志》的体例。但《郑志》是郑玄弟子追论其师之言及应答之作,大都于经义有所发明,由此可见汉

  • 新著国语文法

    黎锦熙(1890-1978)撰。锦熙字劭西,湖南湘潭人。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,曾任长沙报馆总编辑,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员,北京女子师大、北京大学、西北联大、西北师院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及重要

  • 通鉴注商

    十八卷。清赵绍祖(详见《校补竹书纪年》)撰。《通鉴》体大思精,三省尝为之注,然征摭既广,不免有偶疏检点之处。是书一至十七卷举胡《资治通鉴音注》舛误,凡六百余事。对其错误及当注未注者,皆一一为之订讹,补

  • 易类

    《易》又称《周易》,是先秦的卜筮之书。《易》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,相传伏羲作八卦,文王重为六十四卦,并作卦辞,爻辞,是为《易》的经的部分,到战国时,出现《彖辞》、《象辞》、《系辞》、《文言》、《说卦》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