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隋文纪

隋文纪

八卷。明梅鼎祚(1549-1615)编。生平见《才鬼记》。梅鼎祚仿冯惟讷《古诗纪》之意,辑陈、隋以前之文,编为《文纪》,此为其终。南北至隋一统,凡齐、周之故老,梁、陈之旧臣,咸荟粹一朝,成文章之总汇。而人沿旧习,风尚各异,乃至著作之林不名一格;终其一代,竟不能自为体裁。传奇至唐已为盛极,而仁寿、大业距离最近,遗篇琐语,真赝相参,故此编最为糅杂。书中如《隋遗录》、《开河记》、《迷楼记》、《海山记》、《大业拾遗记》,皆出依托,而《王度古镜记》尤为迂怪不经。此等搜神、异苑、睽车、夷坚一类之书,亦竟收载乃自秽其书。又如甲秀堂帖载炀帝跋曹子建墨迹,唐以来收藏赏鉴皆所未闻;而词旨凡庸,显出其后,却一概阑入,未免失于鉴裁。至于唐高祖、太宗、褚亮、李靖、陈叔达、温大雅、魏徵诸人,不系于隋,毋庸置论,乃以其文作于隋末,遂而兼收。而李德林代静帝之诏作于周时、颜之推请考乐之奏上于梁代,此前各集文随人编,此集则人随文列,若文帝复姓令之误采史文,李德林之《修定五礼诏》题为文帝,祖君彦之《移郡县书》、与《袁子干书》,魏徵《与郇王庆书》,皆题为李密,孔德绍《遗秦王书》题为窦建德;以及罪蜀王秀文已见卷一,又见卷二,戴逵《皇太子箴》已见卷五,又见卷七而诸集之通病,不在所论。书中卷八之末载梁神洊等十二人(时代均不详),缘在梅鼎祚《隋文纪》以此为终,遂附于此。据《千顷堂书目》载,梅鼎祚所编尚有《三国文纪》、《东晋文纪》、《后陈文纪》、《三国》、《东晋》未见其本;“后陈”则未知为何代,疑传写有误,且亦未见其本。统观《文纪》所录,虽抵牾疏漏卷卷有之,然上起古初,下究八代,旁搜博采,荟合成编,使唐以前之文章源委相承,粲然可考,实为艺苑之大观,其功亦不为过掩。此书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台集

    二十卷。宋毕仲游(生卒年不详)撰。毕仲游,字公叔,郑州(今河南郑县)人。宰相毕士安之曾孙,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,调柘城主簿。元祐初,召试学士院,除集贤校理,累迁吏部郎中。后入元祐党籍,终于西京留司御史台

  • 三子定论

    五卷。清代王复礼撰。王复礼见《家礼辨定》条。此书编撰宗旨是维护王守仁学说,调停朱、陆二派之争。全书分以下几部分内容,第一卷为《朱子晚年定论》,第二卷为《陆子定论》、第三卷为《王子定论》,第四卷摘录诸家

  • 古今医统大全

    一百卷。明徐春甫(1520-1596)撰。徐春甫,字汝元,号思鹤,祁门(今属安徽省)人。曾从名医汪宦学医,博通内、妇、儿各科医术。不计名利,以救人为己任,后授太医院官职。以《内经》为本,推崇李杲,具有

  • 檆溪居士集

    十二卷。宋刘才邵(?-1155)撰。刘才邵,字美中,号檆溪居士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。大观二年(1108)以上舍起家,为赣、汝二州教授。宣和二年又中宏词科,累迁校书郎。以养亲归家居十年。绍兴初,

  • 后七国志

    见《乐田演义》。

  • 天问略

    一卷。明阳玛诺(1574-1659)撰。阳玛诺系葡萄牙人,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。万历间来中国,卒干顺治年间。著有《圣经直解》、《景教碑铨》、《天学举要》等。该书以问答方式介绍托勒密体系的十二重天说。讲析

  • 周易赞义

    七卷。明马理(1471-1555)撰。理字伯循,号溪田,陕西三原人。正德九年(1514)进士,官至南京光禄寺卿,死于地震,谥忠宪。为关中名儒,为学者所宗。人称其《易》学,实可与梁寅、蔡清、陈琛、湛若水

  • 丽奇轩四书讲义

    无卷数。清纪克扬撰。克扬详《易经讲义》条。此书乃为举业而作之讲义,每章不录经文,只于章目后略敷数语,无甚精到之见。《四库全书》采用者为励守谦家藏本。

  • 风姬易遡

    五卷。明王宣撰。宣字纪卿,又字虚舟。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作王化卿。江西金溪人。该书只论上下经卦爻辞,其《自序》云:“风,伏羲姓;遡风者,溯卦。姬,文、周姓;遡姬者,溯彖爻。独不遡孔者,余观象家,非举业

  • 中论

    二卷。东汉徐干(171-218)撰。徐干字伟长,北海(今山东昌乐西)人。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曹操任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,转五官中郎将文学。是书,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六卷。《崇文总目》亦作六卷。今存二卷,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