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Shé

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自秦国大夫余之后,由余姓转化而来。二是相传汉代有佘山,居民有以山名为姓者。佘、余两姓可能同出一源。

佘姓早期主要繁衍于新安(今安徽歙县)。唐宋年间,福建、江西、江苏、湖南、广东都有佘姓居住。

佘姓历史人物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宋佘太君,其夫杨继业曾率杨家将镇守雁门关,抗击契丹入侵,后为国殉职,杨门一家只剩孤寡十三人,由佘太君率领御敌,传为一时美谈。

佘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九位。


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佘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②佘丘氏所改(62)。③古有余字,无佘字,余之转音为蛇,见《姓氏寻源》(26,60,62)。故佘氏出自余姓。④蒙古姓(344)。【变】 唐时集贤院学士佘钦,后改姓余(21)。【望】 南昌(17,21),雁门(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等4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佘姓人口77%。【人】 佘文集,隋时考功主事,洛阳人(12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,湖北之监利、利川、老河口,湖南之芷江,云南之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彝、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“音‘蛇’,从示。唐开元有太学博士佘钦,南昌人。”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姓苑》亦云:“佘,南昌郡人。今新安有之。”②《姓氏考略》引张澍之语云:“古有‘余’无‘佘’。余之转音为禅遮切,音‘蛇’。今人妄作‘佘’,非也。”言外之意:佘乃余之讹。亦一家之言也。③钱大昕称:“佘姓音‘蛇’,即《汉书》‘茶恬’之‘茶’省文。”若是,则佘或出自茶姓。④或为畲姓所改。⑤或为折姓所改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“”云:“北宋名将杨继业之妻佘太君,实姓折。山西省保德县折窝村有折太君墓。”

宋代有佘起;明代有佘可材,铜陵人,襄阳府学训导;清代有佘熙璋,宛平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胡西哈爾

    读音:Húxīhǎěr锡伯族姓氏,后或改单姓“胡”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。未详其他。

  • 慷杰達

    读音:kāngjiédá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260)。【变】一作〔康杰达〕(260)。

  • 索木宋

    读音:Suǒmùsòng鄂温克族姓氏。出自索罗共氏族。指居住在河流沿岸的索罗共人。见《中国人姓名·鄂温克族》。

  • 邑里

    读音:Yìlǐ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阿卓

    读音:A-zhuó【综】 彝族姓(208)。古候旺尼、阿鲁等家支均有此姓。属阿鲁家支的亦称〔海惹阿卓〕。四川雷波、云南昭通等地均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老成

    读音:lǎo chéng【源】 春秋时宋戴公之后有老成氏(60,62)。【人】 老成子,周时贤人(6,12,17)。老成方,春秋时宋大夫,老成子裔孙,著书十篇,言黄老之道(4,6,21)。然《汉书·艺

  • 瞻葛

    读音:zhān gě【源】有熊氏之后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4,7,12,60)。【变】齐人语讹,以瞻葛为诸葛(4,7)。【人】瞻葛祁,春秋时宋景公大夫(4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

  • 中垒

    读音:zhōng lěi刘向为汉中垒校尉,子孙以官为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 (按:中垒,原为官名,汉武帝平南越,内增七校,中垒为其中之一。)

  • 赤誦

    读音:Chìsòng【综】 获麟之儿,姓赤诵,名子乔,字受纪,孔子亲问之,见《孝经援神契》(60,62)。赤诵即赤松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孝经·援神契》 云: “获麟之儿

  • 瓊保

    读音:Qióngbǎo历史上藏族姓氏 (古称“吐蕃”)。本氏族名,或以为姓。史有琼保·布纳桑赞,当以 “琼保”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藏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