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侯伏侯

侯伏侯

读音:hóu fú hóu

【源】 南北朝时代北有护佛侯部,护佛侯系侯伏侯之异译,故侯伏侯当以部为氏(7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侯氏(7,70)。 ②疑即胡引氏之异译(70)。一说,系俟伏斤氏之讹(242)。亦作〔俟伏侯〕(7,24,27,60)。又作〔伏侯龙〕、〔伏俟龙〕(7,9,17,24,27),均误。【人】 侯伏侯元进,北魏时万俟丑奴之太尉,见《魏书·贺拔胜传》(21,242)。侯伏侯龙恩,北周武帝时上柱国、平高公(21,242)。


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俟伏侯” 引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云: 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俟姓。一作 ‘侯伏侯’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亦收。其注引 《周书·寇洛传》 云: “贺拔岳西征,洛从岳,破侯伏侯·元,进于百里细川。” 一作 “俟伏侯”,盖俟、侯形近而讹,莫辨真伪,致俟伏侯、侯伏侯两传。姑兼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野

    读音:nán yě【综】 南野,县名(故城在今江西南康西南章江南岸),见《吴录》。以所居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《姓氏考

  • 读音:Pá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5)。河南洛宁有此姓(29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称: “今河南有此姓。”

  • 巴顏圖

    读音:Bāyántú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克尔伦(一作克噜伦)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镶白旗蒙古骁骑校巴达克之妻为巴延图氏(260)、〔巴延图〕似即巴颜图之异译。

  • 读音:kuà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(91)、河北五莲(290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云南之泸水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中

  • 读音:qiān当为铅陵氏所改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读音:Lì【源】 相传黄帝之臣隶臣作算数,为隶姓之始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3)。【变】 亦作〔��〕(15)、〔��〕(9)。【望】 齐郡(

  • 大皏

    读音:Dàlín【源】 ①高阳氏时八才子之一大临之后有大临氏(60,62)。②春秋时卫大夫大临之后(6,60)。

  • 阿塔里吉達

    读音:Ātǎlǐjídá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译作“阿大里吉歹”。

  • 读音:tài【源】 ①周太王长子周泰伯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②周文王之臣泰颠之后(7,60)。 【望】 京兆(17)。 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 【人】 泰史林,汉成帝时将军(21)。

  • 读音:shè突厥以别部典兵者,曰设大臣。(见《唐书·突厥传》)以官为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