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Lěng

冷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,一是出自姬姓。春秋时期,周武王弟卫康叔的后代被封于泠水(一作冷邑,位于今陕西境内),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氏,有冷姓。二是少数民族姓氏,苗族、彝族、蒙古族、回族、满族均有冷姓。

冷姓发源于陕西境内。如今,冷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湖南、四川、辽宁等省为多。

冷姓历史人物有冷廷叟,北宋人。足智多谋,官至光禄卿。好酒能诗,与诗人、书法家黄庭坚有十八年之交,深得黄庭坚赏识。冷世光,南宋著名御史。为朱熹所重,为官正直,不避权贵。他作监察御史时,弹劾达官显贵无所避讳,人称“冷面御史”。冷谦,明朝武林人。洪武初年,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。据说元朝末年他已年近百岁,看过李将军作画后很感兴趣,于是开始学画。永乐年间远游四方,后不知所终。

冷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七位。


【音】 冷姓有Lěng、Líng二音,且源出不同,而分两个不同之姓(63)。参见冷(Líng)姓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冷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,62)。②相传黄帝时典乐官伶伦(亦作泠伦)之后,原音零(Líng),后转为冷氏(17,60,62)。③彝(130)、满、蒙古、回(344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新蔡、临安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湖南、四川、辽宁等省多此姓,三省冷姓约占全国汉族冷姓人口71%。【人】 冷宏,汉时尚书令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乐亭,山西之太原,山东之龙口、平邑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福建之清流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邱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藏族、布依族、达斡尔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康叔后有冷氏。”则此当系出姬姓。②又引 《山堂肆考》 云: “古伶伦之后,音讹为冷。”郑樵亦云: “冷氏,即泠氏,又有作上音者。”乃 “以古人名为氏”。望出新蔡、临安。

南燕有冷平,临淄人; 唐代有冷朝阳; 宋代有冷世光,常州人,殿中侍御史; 明代有冷谦,太常协律郎;清代有冷士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Tǒng【音】亦音痛(Tòng)(15,80)。 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6,12,15,17,60)、《广韵》(11,80)。而今之统氏,当为元时统古兴之后(60,62)。 【望】河南(17,60,

  • 读音:Jiǎng/Jeang,Jyang【源】 见《姓氏急就篇》(11)。【望】京兆(17,60,418)。【布】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

  • 读音:Dí狄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。周成王封他的舅舅姜孝伯于狄城(今山东高青南),其后人以封地为姓氏。二是以族命氏,源于周代。周时狄族活动于齐、鲁、晋、卫之间。后世子孙以族名

  • 公冶

    读音:Gōng yě公冶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春秋时鲁国有季孙氏,族子季冶,字公冶,后世子孙以祖字为姓氏。公冶姓源于山东,如今,仍散居于山东一带。公冶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时齐国人公冶长,孔子弟子,相传能

  • 兀顏

    读音:Wùyá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源自辽时乌丸部,后称乌延部,以部为氏。兀颜即乌延之异译(71)。【变】 后改为朱氏(13,71)。【望】 陇西(60,71)。【人】 兀颜讹出虎,金时隆安府猛安人

  • 读音:Yuè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郎古

    读音:Lánggǔ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益輦

    读音:Yìniǎ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原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(71)。【变】 亦作〔叶不辇〕(71)。清《续通志、氏族略》作〔伊年〕(24)。或即遥辇氏(71)。【望】 彭城(71)。

  • 侯伏

    读音:hóu fú【源】 北魏时侯植从孝武帝西迁,赐姓侯伏氏,又赐姓贺屯氏,其后又复为侯氏,见《北史·侯植传》(27,60,62)。【变】 《路史》作〔俟伏〕氏(60)。一说,即侯伏侯氏(27,70)

  • 格爾齊

    读音:Géěrqí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尼玛察(23,63,180,260)。又,清驻防拉林和宁古塔等地之正黄旗中亦有格尔齐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尼玛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