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Chú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台湾台东、台北、高雄等地均有此姓(64,68,26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灵石,陕西之韩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新
读音:yì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【布】江苏武进(314)、浙江萧山(209)、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及吴川、四川之通江、湖南之益阳、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
读音:Yuánqi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通志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(按:查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,未见此条,恐有疏漏。姑予收录以备考。)
读音:pān【源】 春秋时郑简公时大夫郑游眅之后,以名为氏(60,62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郑游眅之后,以名为氏。”一作“昄”,盖形近而讹,莫辨正误,姑兼收。
读音:Bó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有分布,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Rèniǔ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尔吉家支,四川甘洛县腴田乡有此姓(132)。
读音:Gǔlèhún金代女真族姓氏。乃女真白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未详其他。
读音:Zōngxiàng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氏急就篇》收载,“北魏有宗相珍孙。”(按:珍孙,或以其为“宗正”氏。姑兼收以备考。)
读音:Xī奚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改姓。北魏时薄奚氏、达奚氏均改奚氏。二是源自黄帝后裔,禺阳为黄帝二十五子之一,其裔孙名仲,夏朝时担任车正一职,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,史称奚仲,奚仲的后代
读音:tuó【音】 亦音他(Tā)(12,15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佗世卿之后(60,62)。②春秋时卫庾公之佗之后(60,62)。③春秋时楚平王之孙佗成之后,见《世本》(17)。【变】 一作它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