唃
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极罕见姓,宋朝宝元元年(1038年)封吐蕃唃厮罗为保顺军节度使,其子孙姓唃。”参见“唃厮罗”条。
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急就篇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极罕见姓,宋朝宝元元年(1038年)封吐蕃唃厮罗为保顺军节度使,其子孙姓唃。”参见“唃厮罗”条。
读音:zhū ér齐后有诸儿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Kězhú【源】 代北姓。系渴烛浑氏之省文,见《魏书》(27,60,91)。【人】 渴烛通,北魏时冯文通之将(7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 《魏书》 云: “即渴烛
读音:Tūbā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秃八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图色〕(24)。元代“色目人”姓。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
读音:Tuòtè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以部为氏(71)。【变】一作〔孛特本〕(71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托尔特〕(63)。【人】孛特本逐斡,金时孛特本部节度使(71)。
读音:Fǔ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汉书》 收载,“汉有拊离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Bólèkèlè【综】 清镶蓝旗蒙古护军常安保之妻为博勒克勒氏(260)。
读音:Jù【音】又音筹(Chóu)(22)。【源】见《希姓录》(22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江苏高淳(305)、湖南攸县(283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Jī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。白族姓氏。此姓系泸水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ní【源】 系自曹姓。邾侠七世孙夷父颜有功于周,次子友父别封附庸为小邾国,以居郳,故又称郳国,今沂州滕县东南郳城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)是也。《乐史》云:郳城在承县(故城在今山东枣庄西北一里)(1
读音:Láimò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姓氏。世居察哈尔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