唵
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《姓氏词典》引曹玉林、鄂木尔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《姓氏词典》引曹玉林、鄂木尔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Āhè【综】 北魏时改阿贺氏为阿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阿氏。”
读音:Huòluótuō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色楞之妻为霍罗托氏(260)。
读音:Gù【源】 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雇,鸟名。九雇,农桑候鸟。少皞氏以乌名官,故以此为姓(91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普陀(297)、河北三河(285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江西丰城
读音:Yàfàn【源】 周末贤人亚饭干之后有亚饭氏(6,12,15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周末贤人亚饭干之后。”郑樵将其纳入“以官为氏”之列。
读音:Sèmùkěn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副前锋苏凌阿之妻为色木恳氏(260)。
读音:J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北魏有寄多罗。
读音:Suǒchìpǔ彝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或以为姓。汉意指梨氏族,或谐汉意“梨”音而为单姓“李”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读音:ruò gān【源】 若干为漠北地区鲜卑族部落,以部为氏(70,78)。其先与魏俱起,以国为姓(6,12,17,27,60)。【变】 ①北魏时改为若氏,一说,改为苟氏,见《魏书》(7,27,60
读音:Jiāluó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7,21,60)。西夏人姓(31,60)。茄罗、兀赃、成王为吐蕃三个部族,当以部为氏(40,101)。【变】一作〔茹罗〕(60,62)。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
读音:Tónggǔ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查《姓氏考略》未见“同古”条,姑存疑以待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