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伯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(文王之父),为周之太伯,其后以为氏(12,21,60)。周古公即周太王,亦称古公亶父,初居邠,狄人侵入,迁于岐山之下,始国号周,后武王追封为太王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。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,为周之太伯,故以为氏。”古公,即周古公亶父,太伯、虞仲、季历,为其三子。太伯封於吴,故亦称吴太伯。其后有太伯氏,则以次为氏,系出姬姓。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(文王之父),为周之太伯,其后以为氏(12,21,60)。周古公即周太王,亦称古公亶父,初居邠,狄人侵入,迁于岐山之下,始国号周,后武王追封为太王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。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,为周之太伯,故以为氏。”古公,即周古公亶父,太伯、虞仲、季历,为其三子。太伯封於吴,故亦称吴太伯。其后有太伯氏,则以次为氏,系出姬姓。
读音:Jié【音】 又音杰(Jié)(91)。【源】①黄帝史官苍颉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7,8,12,15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大夫羽颉之后(60,62)。【望】冯翊(17,418)。【布】新疆呼
读音:xìn出鲁宗人衅夏之后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周有衅夏。(见《正字通》)
读音:Wèiqiān/Weichien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shī qí楚国有师祁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楚有师祁黎,汉有郎中师祁番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名为氏》)
读音:Dòubǐ【源】 楚斗伯比之孙耆仕晋,因以为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7,60)。
读音:Shèng【源】①女娲臣圣氏制斑管,见《帝系谱》。圣氏始此(60,63)。②黄帝臣五圣之后(60)。③高阳氏时才子八凯之一隤敳,谥圣,后以谥为氏(7,9,17)。④系自子姓。宋微子之后有圣氏(1
读音:Wū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椒江市有分布。椒江市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huōlì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七十之妻为俄卓力氏(260)。
读音:Q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一说系指囷为姓,见《姓谱》。囷,古代一种圆形谷仓(444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收载,其注云: “系指囷为姓。囷,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。”
读音:Zhèng郑姓的来历, 主要说法是源自姬姓。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, 史称郑桓公。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新郑,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, 郑人出奔, 以原国名为氏。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