妘
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相传祝融之裔封于罗(故城在今湖北宜城),号妘子,后有妘、郧、芸、䢵氏(15,17,60)。一说,祝融之后,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,封于郐(故城在今河南密县东北50里),其后别封邬、路、偪阳、凡等四国,皆妘姓,均为春秋时卫国采邑。又,鄅子之国亦为妘姓(7,11,21)。【望】 六安(17,418),河南、平阴(15)。
罕见姓氏。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, 其注“䢵”曰: “亦作 ‘妘’。赢姓,子爵,祝融之后,封於罗,号妘子。”后以国为氏。
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相传祝融之裔封于罗(故城在今湖北宜城),号妘子,后有妘、郧、芸、䢵氏(15,17,60)。一说,祝融之后,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,封于郐(故城在今河南密县东北50里),其后别封邬、路、偪阳、凡等四国,皆妘姓,均为春秋时卫国采邑。又,鄅子之国亦为妘姓(7,11,21)。【望】 六安(17,418),河南、平阴(15)。
罕见姓氏。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, 其注“䢵”曰: “亦作 ‘妘’。赢姓,子爵,祝融之后,封於罗,号妘子。”后以国为氏。
读音:dú见《姓苑》。
读音:ā huì阿会氏,宇文氏之别族。阿会氏者,最为豪帅,五部皆受其节度,役属于突厥。(见《周书》)
读音:Làbō白族姓氏。“腊”,白族语指虎; 腊波,以老虎为图腾的氏族,或以族称为姓。或取làbō之首音谐以汉字“腊” 以为单姓。或写作罗、娄,后又改为何、和、胡、鲁、木等。见 《中国人的
读音:mí【源】①系自芈姓。麋子国,在楚之当阳(故城在今湖北当阳),见《国名纪》(17)。以国为氏。又说,楚大夫受封于南郡之麋亭(故城在今湖北江陵东南),因以为氏(7,12,21,60)。②楚王工尹糜
读音:Yuèrén【综】 春秋时齐有越人蒙,见《史记·邹阳传》(21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Hèzhé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赫车氏(256),镶黄旗满洲护军都义格之妻为和折氏(260),〔赫车〕、〔和折〕等似均为赫哲之异译。清代满族
读音:Guōluó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长白山、沾河哈达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郭罗〕(180,260)。②后改为国氏(180)。【人】 清正蓝旗满洲领催马尼之妻
读音:juàn【源】 见(直音)(15,63)。或同雋姓。【布】 山东青州、淄博等地均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即隽姓。”
读音:Dū’ēn【综】彝族姓。属拉普都恩家支,四川西昌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Wàpén【综】 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嗢盆氏为温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9,17,27)。一作温盆(27);而作〔唱盆〕(6),误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据《广韵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