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Sūn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八世孙为卫武公,其子为惠孙,惠孙之孙仲武,以先祖字为氏(6,7,12,15,60)。②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齐厉公之子田完(亦称陈敬仲)之四世孙为无宇,无宇之少子名书,字子占,为齐大夫,伐莒有功。齐景公赐姓孙氏,食采乐安,孙武为其后也(7,60)。③系自芈姓。楚蚡冒之子蒍章之裔蒍敬,字孙叔,为楚尹令,其后以先祖字为氏(7,12,60)。④其先出自殷比干,则又别为一支派,见《汉孙根碑》(17,60)。⑤战国时荀卿,名况(即荀子),至汉时避汉宣帝讳,时人称为孙卿,子孙有改称孙者(60,62)。⑥汉时夏侯婴为滕令奉车,号滕公,其曾孙颇尚公主,随外家姓,号孙公主,故滕公子孙,更为孙氏(7,60,62)。⑦唐时契丹人姓。唐时安禄山之殿中监孙孝哲,即契丹人(242)。⑧清满洲人姓。世居益州、抚顺等地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后改为孙氏(180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⑨清高丽人姓。世居益州(23)。今朝鲜族姓。⑩明、清时云南临安府亏容甸长官司副长官为孙氏,系傣族(253)。⑪佤族木依库氏汉姓为孙(159)。⑫景颇族木如氏、堵引氏等汉姓均为孙(168)。⑬台湾土著(65)、土家(387)、回(105,176,380)、彝(130,180)、阿昌(142)、苗(135)、蒙古(255,344)、侗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太原、东莞、吴郡、乐安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5%,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。尤以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黑龙江、河北、吉林等省多此姓,上述6省孙姓约占全国汉族孙姓人口58%。【人】 孙良夫,春秋时卫大夫(2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,几遍全国各地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藏、鲜、苗、水、彝、景颇、土家、哈尼、塔塔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或系出姬姓。郑樵注云: “姬姓。卫武公之后也。武公和生公子惠孙;惠孙生耳,为卫上卿,食邑于戚,生武仲,亦曰孙仲,以王父字为氏。” ②郑樵又注: “楚令尹孙叔敖之后也。”此乃复姓孙叔氏之省。一说姓孙名叔敖。③或系出妫姓。郑樵又注: “齐陈敬仲四世孙。孙桓子无宇 (按: 无宇,浙江书局本 《通志·氏族略》 作‘无字’,误,据史径改。又,《九通分类总纂·氏族类》 於 ‘孙氏’ 条 ‘错简’ 尤甚,其於 ‘……以王父字为氏。’ 后则作: ‘敖之后也。又有孙氏妫姓,齐陈敬仲四世孙孙桓子无,又有孙氏芈姓。楚令尹孙叔字之后也。’ 错简显见) 之后也。”或言: “桓子之子书,戍莒有功,齐景公赐姓孙氏。” 非也。以字为氏,何用赐为?此当是桓子祖父字也。桓子曾孙武,以齐之田、鲍四族谋为乱奔吴,为将。武之子明食邑于富春,自是世为富春人。④或系出子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汉孙根碑》 注云: “其先出自殷比干。则又别一支派。”⑤或为荀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据 《汉书·注》注云: “荀卿避汉宣帝讳改孙氏。” (按: 汉宣帝名询,与 “询”、“” 同音,故改荀姓为 “”。) ⑥或为夏侯氏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汉书》 注云: “夏侯婴为滕令奉车,号滕公。其曾孙颇尚主,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,故滕公子孙又为孙氏。” (按: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汉代夏侯婴的曾孙随外家姓号孙公主。故夏侯氏后人又为孙氏。” ⑦朝鲜族之孙姓,渊源颇长,在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今九年春,“改六部之名,乃赐姓,……大树部为渐梁部,姓孙。” 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朝鲜族》。又,清代高丽族之孙姓,世居望京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。⑧或为满族姓所改,清代满族之孙佳氏改为单姓孙。见 《满族姓氏录》。⑨景颇族之孙姓,多分布于今云南之梁河。由“喇松” 氏所改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,未详其他。

春秋时吴有孙武; 战国时齐有孙膑; 三国时吴有孙坚、孙权; 唐代有孙思邈; 清代有孙星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āng【综】丧之异体字。台湾台南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斯琴

    读音:Sīqín现行蒙古族“姓氏”。今辽宁之昌图有分布。此姓系昌图县公安局提供。(按: 蒙古族常以 “斯琴××”取名,如斯琴高娃、斯琴塔娜。或作“斯钦”,如斯钦夫。以 “娃”、“娜” 为尾

  • 兀彌

    读音:Wùmí【源】 西夏人姓。一说,即嵬名氏(240)。

  • 敍瞿

    读音:Xùqú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罷敵

    读音:Bàdí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子罢敌,灵王之子,后以为氏(17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《路史》 ‘楚公族有罢敌氏’,楚公子罢敌,灵王子,后以

  • 揚吉

    读音:Yángjí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喀喇沁(23,63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阳吉〕(260)。②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三孝之妻为杨吉氏(260),〔杨吉〕似即扬吉之异译。【人】 清正红旗满洲马

  • 斛薛

    读音:hú xuē【源】 唐时铁勒部(即高车)11姓中有斛薛,以部为姓,见《唐书》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斛萨〕(60)。历史上铁勒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唐书》云: “‘铁勒

  • 读音:Mèi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失剌訥惕

    读音:Shīlánètì/Siranaut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“失剌”意黄色,“讷惕”意目。《黄金史》称明时哈剌嗔部有三,其一为失剌讷惕,亦作哈剌嗔,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苏木有此姓(384)。

  • 那木都祿

    读音:Nāmùdūlù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康熙时镶白旗蒙古都统法喇,姓此氏。” (按: 疑此即 “那木都鲁”之别译。姑兼收以备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