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hán

【源】 ①黄帝之臣寒哀作御,见《世本》。为寒姓之始(60,62)。②夏时诸侯寒促之后,见《氏族大全》(6,12,17,60)。一说,寒,夏时妘姓之国,见《路史》。故城在山东潍州(即今潍坊)东之寒亭(12,21)。当以国为氏。③系自姬姓,周成王封武王之子于韩(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),是为韩侯,其后避难改为寒氏(6,7)。故为周武王之子寒侯之后(9,12,17),因寒、韩音同所致,周无寒国(12,21),可证。【望】 寻阳、颍川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河南洛宁(294)、江苏启东(311)、武进(314)、江西宁都(280)、台湾云林(68,261)、山东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寒孺,汉时陕西人(11,21)。寒翔,明时伏羌人,正统中任河南西平县教谕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昌乐,山西之太原、长治、临汾、晋城,安徽之黄池,广东之高要等地均有分布,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吕览》、《世本》 注云: “黄帝臣寒哀作御,为寒姓之始。” ②郑樵注云: “夏时诸侯寒浞之后 (或言 ‘周武王子寒侯之后’,且寒浞为夏诸侯矣,周无寒国。) 今濮州东二十三里寒亭是也。其后以国为氏,望出寻阳。”寒国故址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北三十里寒亭店。

汉代有寒朗; 明代有寒翔,西平教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ǔ/Guu【源】 见《氏族博考》(16)、《合璧事类》(17)。《元和姓纂》云:诂非古,今无传,恐即古姓也(17)。

  • 读音:Huǐ/Hoei,Hwe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北京有此姓。

  • 阿那

    读音:ā nā【综】 北魏时丞相阿那肱,本姓高阿那,时人简称阿那,见《魏书》(7,60,62)。【人】 阿那惠,隋时梁睿之将(27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魏书》 云:

  • 圖伯特

    读音:Túbó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(23,63)。【变】 清驻防察哈尔蒙古正白旗中有图博特氏(259,260)。〔图博特〕似即图伯特之异译。【人】 图伯特保宁,清蒙古正白旗人,嘉庆中任伊犁将军,武

  • 祝其

    读音:zhù qí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公子祝其为大司寇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17)。②祝其,春秋时齐大夫食邑(故城在今江苏赣榆县西),以邑为氏(17,60)。【人】

  • 唐克哷

    读音:Tángkèli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伍尔衮保之妻为唐克哷氏(260)。

  • 使乙

    读音:Shǐyǐ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。此姓系马边县分安局提供。或作“史意”,姑兼收以备考。

  • 章依

    读音:Zhāngyī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八旗中有章依氏(256)。又有张依氏(254),〔张依〕似即章依之异译。

  • 茄茄

    读音:Jiājiā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一郍蒌

    读音:yī nuó lóu与“一那蒌”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