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
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山东沂水(33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浙江普陀(297)、江山(325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临汾、青海之天峻、广东之吴川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藏族有此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山东沂水(33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浙江普陀(297)、江山(325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临汾、青海之天峻、广东之吴川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藏族有此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Jūluó【综】 晋末十六国后秦(姚秦)时姓,后改为俱氏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 “俱” 姓云: “当为俱罗氏所改。”可知有复姓俱罗氏。未详其源。《姓氏词典》音
读音:zhù shǐ【源】 春秋时卫大夫祝史挥之后,因官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布】 唐时下邳有此姓(6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(周代)卫有祝史
读音:Héěrlā元代 “色目人” 姓氏。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 “火里刺”。
读音:Hǎlètú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哈尔图特〕(72,259,260)。②清正黄旗蒙古护军薄琦之妻为哈尔诺特氏,正红旗蒙古护军沙吉之妻为哈尔奴
读音:Chù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cóng尧时有丛枝。(见《庄子》)相传汉金日磾之后,迁山东文登县之家岘,遂以为姓。(见《池北偶谈》)▲<明>丛叔横,文登人,诗人。
读音:Hútúlī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一作〔瑚图理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qīng【源】 ①少昊氏之父,初封于清(故城在今山东聊城西之清城),见《国名纪》(17,60)。当以国为氏。②清,春秋时晋大夫之食邑(故城在今山西稷山南),至晋厉公嬖大夫清沸魋,始以邑为氏(7,
读音:Shèng【源】①女娲臣圣氏制斑管,见《帝系谱》。圣氏始此(60,63)。②黄帝臣五圣之后(60)。③高阳氏时才子八凯之一隤敳,谥圣,后以谥为氏(7,9,17)。④系自子姓。宋微子之后有圣氏(1
读音:Xírèqìn/Siregecin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席热沁意为备席之人,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、幸福之路苏木均有此姓(334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