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宜
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(60,62)。【人】 师宜官,东汉时南阳人,善隶书(6,11,12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郑樵将其归入“以官、名为氏”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宋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。”
东汉有师宜官,南阳人,善隶书。
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(60,62)。【人】 师宜官,东汉时南阳人,善隶书(6,11,12,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郑樵将其归入“以官、名为氏”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宋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。”
东汉有师宜官,南阳人,善隶书。
读音:Liángyú【源】 ①系自嬴姓。伯益之裔秦仲封于襄,又分其子康于夏阳(故城在今陕西韩城南),为梁伯,其后有梁氏、梁馀氏、梁于氏(19,21)。②春秋时晋下军御梁馀子养,卫人,其后亦有梁于氏(7
读音:dá bù gān与“达薄干”同。
读音:jiā【源】 ①汉《孔庙碑阴》有蕃人加进(60)。少数民族姓。②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布】 山西汾阳(278)、绛县(324)、稷山(62)、浙江上虞(279)、新疆伊吾(370)、台湾新竹、屏
读音:Zī《姓氏词典》有载,其注称: “即菑姓。见 《通志》。《孔融集》有葘庄。”未道其详。
读音:huán微子后,宋乐大心采桐门,为还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Qúnshū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《总论·别族》载:“舒氏之族,见於当时者,一曰舒,二曰群舒……”此当系出任姓,舒正之后。
读音:màn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漫为河名,源出河北故城西,或以水名为氏。【布】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漫智,明时沂州人,宣德举人(15,2
读音:Bāyǎlā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十派,出松花江、虎尔哈、木伦、卦尔察、法尔图、黑龙江、长白山、倭济、扎库塔、库穆努、宁古塔、伊兰费尔塔哈村、乌丹村、乌塞理、库穆图、绥分、库尔喀、巴硕和罗
读音:Xún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《姓苑》 注云: “以水(地)名为姓氏。灊,古水名,一说灊水即今渠江。又,灊,春秋楚地,在今安徽霍山。”(按:灊,《汉语大字典》音qián,未注明
读音:Pǔshě′níqí′nèi俄罗斯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小麦”,遂以为姓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俄罗斯族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