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
【源】 ①仲忽之后有忽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,当以名为氏。 ②元时回回人纳速剌丁之弟云南行省左丞忽辛之后(60,62)。一说,元时蒙古姓忽辛、忽都之后均改为忽氏(91)。【望】 弘农(17,418)。【布】 陕西蒲城(60,62)、河南临颖(339)、上海嘉定(35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忽忠,明时斛阳人,正统中任荆州府通判(21)。忽转泰,清康熙辛酉武举人(24)。
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【源】 ①仲忽之后有忽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,当以名为氏。 ②元时回回人纳速剌丁之弟云南行省左丞忽辛之后(60,62)。一说,元时蒙古姓忽辛、忽都之后均改为忽氏(91)。【望】 弘农(17,418)。【布】 陕西蒲城(60,62)、河南临颖(339)、上海嘉定(35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忽忠,明时斛阳人,正统中任荆州府通判(21)。忽转泰,清康熙辛酉武举人(24)。
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/Eh,O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Guǒtè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领催塔斯哈之妻为果特氏(260)。似即科特氏之异译。
读音:Wèiliáo【综】 尉缭子为秦王政时大梁人,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(35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战国中期兵家尉缭的后代。著有《尉缭子》。”或音yù
读音:Tǎtālǐ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素化泰之妻为塔他里氏(260)。
读音:liú飗叔安之后有飗氏。(见《路史》)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引宋·罗泌《路史》云: “高阳氏之后有飗氏、飂氏。”飗, 古国名, 故址在今河南之唐河县南, 乃己姓之国。故飗氏亦
读音:Kǎpǔsījīng俄罗斯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白菜”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俄罗斯族》 有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Yùchí【综】 唐时敦煌有郁迟姓(232)。即尉迟。
读音:Xián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引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‘齐景公有勇臣成, 其后以名为氏。’”或作“瞯”。
读音:Yùzhèng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注引《路史》云: “吴后有郁郑氏。”未道其详。疑此乃“郁”之误, 盖“鄭 (郑)”、“”形近似而讹。姑兼收
读音:Hānglì【源】 元时色目人三十一氏中有夯力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哈哩〕(24)。元代“色目人”姓氏。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