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拓跋

拓跋


读音:Tuòbá

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,鲜卑族谓“”为“”,谓“”为“”,故以“拓跋”为姓。

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。

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,北魏孝文帝,厉行改革,迁都洛阳,改鲜卑姓氏为汉姓,鼓励鲜卑族和汉族通婚,加强鲜卑人和汉人的联合统治;并参照南朝典章制度,制定官制朝仪。孝文帝的改革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。拓跋姓后改为元姓。

拓跋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四位。


【源】 ①源出鲜卑,其先居塞北,受封北土,北俗谓土为拓后,以受为跋,故号拓后跋,后有拓跋氏。初有拓跋毛立,统国三十六,大姓九十九,威镇北方,至裔孙力微,始迁居定襄,兴盛,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遂南迁,改拓跋氏为元氏(242)。一说,拓跋氏为黄帝之裔,出自姬姓;又,拓跋氏为李陵降匈奴,妻为匈奴女,名拓跋,遂氏焉(6,7,9,12,27)。然以上二说均系附会之说(27,70)。②唐时西羌别种党项族八大姓之一(7,27)。③唐时吐谷浑部亦有拓跋氏(27)。【变】①亦作〔拓拔〕(11,27,60)、〔托跋〕、〔托拔〕、〔託跋〕(27)、〔托卜〕(24)。②后改姓元(27)、李(242)二氏。【望】颍阳(17,21,418)。【布】北京、上海、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拓跋力微,北魏始祖神元皇帝(242)。拓跋赤辞,唐时西羌党项人,西戎都督(242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北京、上海、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注引《魏书》 云: “黄帝子昌意之后。受封北土,黄帝土德王,北人以 ‘土’ 为 ‘拓后’,‘受’ 为 ‘跋’。号拓后跋氏,后从省为 ‘拓跋’。孝文帝迁都洛阳,改为元氏。”此说与《姓氏考略》稍有出入。

或作“拓拔”、“托跋”、“託跋”、“托拔”,姑兼收以备考。参见“拓拔”等条。

唐代有拓跋·思恭; 五代有拓跋·恒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博爾吉克

    读音:Bó’ěrjíkè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巴图之妻为博尔吉克氏(260)。

  • 左毋

    读音:Zuǒwú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汉代有左毋霸,王莽时将‘毋’改作‘母’。”(按:左毋,当“巨毋”之讹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汉书、王莽传》云: “汉有巨毋霸,莽恶

  • 读音:Dí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内蒙古乌审旗有此姓(369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Lì【源】 黄帝裔孙国于俪,后有俪氏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引《姓氏寻源》

  • 读音:Kuài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《诗经》有 ‘桧风,古国郐即 ‘桧’。”唐陆德明释文: “桧,本文作郐……桧者,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后,妘姓之国也。其封域在古豫州

  • 读音:Lǎ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、《渔洋说部精华》(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费听

    读音:fèi tīng党项以部为姓,有费听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  • 苦里魯

    读音:Kǔlǐlǔ【源】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苦里鲁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科尔罗〕(24)。元代 “色目人” 姓氏。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

  • 读音:Zhuā/Jua,Jwa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湖南湘潭有此姓(373)。

  • 宗佳

    读音:Zōng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辉和(23,63,180,260)。【人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三格之妻为宗佳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辉和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