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hāng

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黄帝子昌意的后代。二是源于妊姓,昌氏是妊氏后代。

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,并且在汝南郡、东海郡发展,逐渐形成望族。当今全国多省都有分布。

昌姓历史人物有昌应会,明朝官员,曾官汉川知县。任职期间,轻徭役,治水患,除盗贼,深受百姓拥戴,百姓立生祠来纪念他。

昌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五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15,17)。黄帝之子25,得姓14,任姓为其一。任姓之后有昌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相传为黄帝之臣昌寓之后(17,62)。③陇西昌氏,出自西秦时羌人,见《晋书》(242)。④蒙古(369)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汝南,东海(7,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昌义之,南北朝时梁国乌江人,累迁北徐州刺史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山东之平度、昌乐,山西之长治,陕西之韩城,江西之崇仁,湖北之芷江,福建之清流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马关、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景颇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《氏族略》 一并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 《风俗通》 云: ‘黄帝子昌意之后’。今岭南多昌族。望出汝南、东海。” 此以古人名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“任姓后亦有昌姓。”

汉代有昌豨; 南朝梁有昌义之,乌江人,北徐州刺史; 宋代有昌正大,嘉定进士; 明代有昌应时,嘉靖进士; 清代有昌天锦,康熙乙未进士; 又有昌新运,任守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Zà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又,《李慈铭孟学斋日记》:六月二十六日,入署销假,见倭中丞,皂侍郎(63)。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、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浙江之

  • 賽瑪爾

    读音:Sàimǎ’ěr【源】清时居于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人姓(429)。

  • 阿肯

    读音:A-kěn【综】 彝族姓。勒尔、蒋你、拉狄俄基等家支均有此姓。属勒尔家支的亦称〔沙则阿肯〕(375)

  • 读音:Kāng康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汉代时,康国和康居国的王子到中原定居,后代以康为姓。二是以谥号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文王幼子初受封于康,称康叔,后又称卫康叔,死后谥号“康”。

  • 读音:zǐ【源】 ①相传商始祖契,为舜之司徒,受封于商,赐姓子(7,12)。传说契之母简狄因吞玄鸟蛋而生契,故谓子氏(7,11,21)。②汤有天下,微子(纣王之兄,名启)基宋,世为子姓,或以为氏(12

  • 相禮

    读音:Xiānglǐ【综】 源出不详,或系相里氏之异写。今黑龙江宾县有此姓。

  • 叱盧

    读音:Chìlú【源】 高车12姓有叱卢氏(60,62)。叱卢(一作叱灵)、斯引、出连为西秦3部落(27,70,242),当以部为氏。【变】 ①亦即叱灵氏(60,62)。亦作〔胏渥〕(425)。②作〔

  • 读音:Zhù《姓氏词典》 引曹玉林、鄂木尔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Yì/Yih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

  • 格塔

    读音:Gétǎ【综】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商萨布之妻为格塔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