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Liǔ

柳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展姓。春秋时鲁国展禽,食采于柳下(今河南濮阳城东),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,称为柳姓。

柳姓最早繁衍于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。鲁国为楚所灭后,柳姓有入居楚地者,至秦灭六国后,又有入居山西境者,后渐在河东(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)形成名门望族。唐以前,柳姓已入居四川、广西等地,唐高宗时,柳姓入闽。宋元明清时期,柳姓名人多出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等南方之地。明代柳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山东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清代柳姓有移居台湾者,后又有徙新加坡等地者。今日柳姓尤以山东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省为多。

柳姓历史人物有柳恽,南朝梁诗人。少好学,长于文辞,棋艺精湛又善弹琴。其诗清新秀逸,善为游子思妇之辞,尤工写景。柳冕,唐文学家。博学富文辞,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。柳宗元,唐文学家、哲学家。因曾任柳州刺史,故世称柳柳州。工诗,尤擅散文,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,同被列入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称“韩柳”。柳公权,唐代书法家,擅楷书。初学王羲之,受颜真卿影响较大。书风遒劲刚健,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,被后人誉为“颜筋柳骨”。柳开,北宋文学家。他反对宋初浮靡文风,提倡古文,主张作文阐明儒道以教民,为北宋古文运动先驱。柳永,北宋词人。因其长期生活于市民阶层,受歌妓、乐工影响很大,创作了大量的慢词,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,在宋词方面有着重要贡献。柳亚子,现代著名民主人士,同盟会会员,抗日战争期间与何香凝、宋庆龄积极开展抗日民主活动,影响很大。

柳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六十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孝公之裔展禽食采于柳(故城或在今河南濮阳东40里),号柳下惠,后以邑为氏(6,9,12,15,17)。②其先楚怀王之孙心,号义帝,都柳,子孙因以为氏(10,63)。③苗(115,205)、水(125)、彝(130)、蒙古(255)、满(344)、土家(387)、东乡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河东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%。尤以山东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省多此姓。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62%。【人】 柳庄,春秋时卫太史(7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西之太原,山东之平邑,湖北监利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鲜族、满族、苗族、回族、土家族、布依族等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其注云: “柳氏,鲁孝公之后。孝公生子展; 展孙无骇生展禽,字季,为鲁士师,谥曰 ‘惠’,食采於柳下,故谓之 ‘柳下惠’。子孙以邑为氏。楚灭鲁,仕楚; 秦并天下,柳氏迁於河东。” (按: 《广韵》 称: “……鲁为楚灭,柳氏入楚; 楚为秦灭,乃迁晋之解县,秦置河东郡,故为河东解县人”)。当系出姬姓。

春秋时卫有柳庄,献公臣; 唐代有柳公权,华原人,书法家; 又有柳宗元,散文家; 宋代有柳永,崇安人,词人; 元代有柳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hè【源】 或为社南、社北氏所改(62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湖南湘潭(373)、宜章(377)、甘肃永昌(392)、台湾桃园、屏东(64,68,261)、北京、辽

  • 读音:Lóu【音】 见《姓氏急就篇》(11)、《姓苑》(9)。【望】齐郡(17,418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紇骨

    读音:Hégǔ【源】 ①高车种有纥骨,见《北史》(60,62)。②鲜卑人姓。北魏献帝以兄为纥骨氏,后改为胡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,7,12,27,242)。 【变】 ①北魏孝文帝以献帝长兄纥骨氏之

  • 公留

    读音:Gōngli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)及《集韵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俟吕

    读音:Sìlǚ【综】 《孝文吊比干文碑阴》有直阁武卫中臣河南郡俟吕阿倪(70)。俟吕氏或系与叱吕氏同源、或系叱吕氏之异译、或系俟吕陵氏之省字(70)。

  • 唐古

    读音:Tánggǔ【源】 ①唐古,辽时部落,原属藏族一支,契丹将其一部分徙居东北(426)。以部为氏。至金改为唐括,至元改称唐兀,明时复为唐括,至清又复称唐古氏(180)。②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唐古氏

  • 读音:Xiá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广西陆川(360)、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台北、高雄、台中、新竹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河北之东光、山西之忻州、湖北之武汉、江西之

  • 读音:Huáng/Hwang,Wong,Hong,Hwong,Oei,Oey,Uy,Vong,Bong,Whang,Huag,Hoang,Hung,Hann,Kong,Woo,Wayne,Ng,Hou

  • 尼厖古

    读音:Nímánggǔ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原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(71)。部人居曷苏馆(今辽宁辽阳以南海城、盖县、金县等地)、隆州(今吉林农安)等地(397)。【变】 ①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尼玛哈(

  • 斡朗

    读音:Wòlǎng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收载。或作“鄂嫩”。发祥于鄂嫩河(黑龙江之旧称),因以河名为姓,或取其首音,谐以音近之汉字鄂、吴、敖等而为单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