氈
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【变】 一作〔氊〕(62)。【布】 辽宁沈阳(91)、安徽淮南(362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毡求,明时湖南宜阳人,永乐中广西右参议(15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沈阳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明代有氈求,宜阳人,监生,永乐十五年任广西右参议;又有氈徽,慈利知县。
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【变】 一作〔氊〕(62)。【布】 辽宁沈阳(91)、安徽淮南(362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毡求,明时湖南宜阳人,永乐中广西右参议(15)。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沈阳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明代有氈求,宜阳人,监生,永乐十五年任广西右参议;又有氈徽,慈利知县。
读音:Shè’ěrnuòluōyǎsū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赦尔诺络雅苏〕(260)。
读音:Dàn/Dann【综】明时陕西洋县有瘅氏,见王圻《续文献通考》(19,21)。
读音:chóu挚畴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畴国之后。(见《国语·韦昭注》)
读音:Xiá【综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Qiāng/Chiang,Chyang【综】 羗系羌异体字,与羌同源。今台湾地区分羌、羗为二姓(68,261)。
读音:Mǎnzh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库察、叶赫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一作〔满札〕(259)。【人】清镶蓝旗满洲马甲查奇立之妻为满扎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库察
读音:Zhīshǐ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梁书》收载,“南朝梁有支史稽毅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Lèjiū【综】 瑶族姓。世居云南富宁木央区,属板瑶,汉姓为赵,内部又分勒纠布(大赵)和勒纠迈(小赵)(117)。
读音:Shābǐqìn/Sabicin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汉姓为勺,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苏木有此姓(384)。
读音:kuā【源】 相传为黄帝之裔夸父(即追日之夸父)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②姜姓之后有夸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【布】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