籓
【源】 同藩。见《姓谱》(17)、《千家姓》(418)、《字汇》(86)。【望】 荥阳(418)。【人】 籓俊,明时保宁人,清远令(19,21)。
【源】 同藩。见《姓谱》(17)、《千家姓》(418)、《字汇》(86)。【望】 荥阳(418)。【人】 籓俊,明时保宁人,清远令(19,21)。
读音:Gē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Sù罕见姓氏。《康熙字典》 有载,其注引 《字汇补》云: “姓也。 㓘氏见《广韵》。”(按: 当与 《中文大字典》所收之 “” 同, 亦作“
读音:jiāng【源】源自姬姓。郑公族之后有薑氏(8,17,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郑公族后。” 则此当系出姬姓。
读音:Huàn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大同、临汾,甘肃之舟曲,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召伯奂之后。”周召公奭食采於召 (shà
读音:Hǎěrjí'nǔ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喀尔喀(23,63)。【变】 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哈尔吉帑氏(259),〔哈尔吉帑〕似即哈尔吉努之异译。【人】 哈尔吉努乌逊岱,清正黄旗人,世居喀尔喀,从
读音:Kuāng匡姓的来源有两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春秋时句须为鲁国匡邑之宰,其子孙以邑名为姓氏。二是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匡(今河南),后世子孙遂以邑名为姓氏。匡姓发源于山东、河南。汉代迁徙于江
读音:Mòhū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拉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 一作〔墨呼理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吉林、乌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Bālǔhū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作“巴尔固岱”。
读音:dìèr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,以门族次第为氏,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60)。【人】 第二从直,唐玄宗时任中尉(21,61)。一说,为第五从直(26)。因
读音:Wū巫姓主要是以职业(世袭职业)为姓氏。上古时候有专门从事祈祷、祭祀、占卜活动的人,叫做巫人。巫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以舞降神的人,受到贵族和平民的尊崇。巫人还常常管理天文、医术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