缑
读音:Gōu
缑姓来源于地名。西周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,后失邑,子孙以原封邑名为姓。
缑姓早期主要在今河南一带繁衍。
缑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长沙人缑仙姑,在衡山修道时,有灵鸟飞来为伴。每当有人来拜访,灵鸟事先预报来者姓氏,往往都很准确,传说她后来在九嶷山成仙而去。
缑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七位。
周卿士食采之邑,以缑为氏。后魏渴侯氏改为缑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为氏》)
缑姓来源于地名。西周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,后失邑,子孙以原封邑名为姓。
缑姓早期主要在今河南一带繁衍。
缑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长沙人缑仙姑,在衡山修道时,有灵鸟飞来为伴。每当有人来拜访,灵鸟事先预报来者姓氏,往往都很准确,传说她后来在九嶷山成仙而去。
缑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七位。
周卿士食采之邑,以缑为氏。后魏渴侯氏改为缑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为氏》)
读音:Kē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)。【人】 科特讷尔德,清正蓝旗人,世居叶赫,顺治中征浙江有功,授云骑尉(23,6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,乃清代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
读音:Túkètǎ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系出金时女真人姓徒单氏(23)。凡三派,出吉林乌喇、苏完、布尔哈图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屠克坦〕(63)。②后改为杜氏(180)
读音:Zuǒwú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汉代有左毋霸,王莽时将‘毋’改作‘母’。”(按:左毋,当“巨毋”之讹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汉书、王莽传》云: “汉有巨毋霸,莽恶
读音:Méi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收戴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lǎo lái老莱子后,有老莱氏。(见《英贤传》)老莱子,亦楚也。(见《史记·老子庄申韩列传》)
读音:Lá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北京有此姓。
读音:Wū【源】 ①系自妘姓。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四子求言,别封于邬(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),后因氏(17,60)。 ②系自姬姓。晋大夫邬臧之后,食邑于邬(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北27里之邬城店)(12,6
读音:Shān【综】 清时满洲人姓。清正黄旗满州马甲常寿之妻为珊氏(260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曹玉林、鄂木尔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ùkùliè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洪艾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Táomàn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沧源岩帅,汉姓为杨(10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