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Miào

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谥号为姓氏,源自嬴姓。春秋时的秦穆公死后谥号为“”,因为古代“”、“”二字同音,所以秦缪公又常常写作秦穆公。他的庶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姓,称缪姓。二是为廖姓所改。缪姓本为商王所赐,纣王荒淫残暴,缪姓遂隐居并改为廖姓,商朝灭亡后才改回缪姓。

缪姓起源于今陕西境内。秦时,缪姓基本繁衍于陕西渭河流域,秦朝灭亡后缪姓迁至东海郡兰陵县,后发展为兰陵郡望。东汉时期已有缪姓播迁河南。魏晋时期,缪姓已经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各省。南北朝至隋唐时期,今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均有缪姓入迁。元初又迁徙至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南乃至新加坡。明初,缪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江苏等地。明清两代,江苏缪姓最为兴盛。两湖填四川时,缪姓进入今四川、重庆。如今,缪姓尤以江苏、湖南等省为多。

缪姓历史人物有缪袭,三国时魏国文学家,四朝元老。其《魏鼓吹曲》12首大多为歌颂曹操功业的作品。缪瑜,宋代人。一生刚直不阿,擅长写诗,著《崆峒集》。缪钺,我国著名历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史和词学研究。师法陈寅恪文史互证的方法,打通文学与史学。代表作《元遗山年谱汇纂》《灵溪诗说》。

缪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二位。


音木,秦缪公之后,以谥为氏。或作穆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今姓缪,读若妙,变音非本音也。缪氏,音谬,亦作穆,嬴姓。秦缪公之后,亦作穆。《汉书》:楚有穆生,为楚元王师,亦作谬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谥为氏》)

▲〈汉〉缪彤,召陵人,中牟令。〈元〉缪贞,常熟人,书法家。〈清〉缪嘉蕙,云南人,画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Tì【源】《周礼》有薙氏,掌芟草者,后有薙氏,以官为氏(9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 《姓解》 注云: “以官名为姓氏。薙氏,官名。《周礼·秋官》属官,掌管杀草。”

  • 读音:jiāng郑子罕伐宋,获将鉏。(见《左传》)将氏,石赵堂山太守将容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▲<元>将继周,青田人,通奉大夫。

  • 烏爾達

    读音:Wūěrdá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叶赫、吉林乌喇、辉发等地(23,63,180,260)。②乌灵阿氏移居观音屯后改为乌尔达氏(23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乌尔答〕(180,260)。②清

  • 茨若

    读音:Círuò【源】 纳西族姓。以羊为图腾的氏族名(432)。纳西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宁蒗等地有分布。纳西语“茨若”,意为山羊崽,当以图腾名其氏族,以为家名,或以代姓。

  • 于類

    读音:Yúlèi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古诸侯国,以国为氏。一作 ‘干类’。”而其注“干类”据《路史》云: “青阳取干类氏,生少昊,后有干氏、类氏。”盖“干”、“于”

  • 读音:wěi纬,又姓。(见《广韵》)

  • 子重

    读音:zǐ zhòng【源】 春秋时楚公子婴齐字子重,其后有子重氏(6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芈姓。楚公子婴齐字子重之后。”乃以字为氏,系出芈姓

  • 招拔

    读音:Zhāobá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其注“颇超”引 《新唐书·党项传》云:党项以姓别为部,故有细封氏、费听氏、往利氏、颇超氏、野辞氏、房当氏、米禽氏、招拔氏。

  • 都克塔哩

    读音:Dǔkètǎlǐ【源】源自金姓独虎术鲁。清时为满洲八旗之姓。世居努克特勒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①亦作〔都克塔理〕(260)、〔都克塔里〕(180)。②清镶红旗满洲马甲乌巴式之妻

  • 读音:Hè【源】 元时金人完颜鹤寿,异名鹤寿,其后以鹤为氏(15,21,60,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忻州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亦收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