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Suī【源】 黄帝庶子,姞姓之后,见《姓考》(60,62)。虽,姞姓之分,由声转为虽(8,63)。【布】 北京(91)、河南洛宁(294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榆次及雁
读音:Zhāng【源】 鄣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鄣城集,后灭于齐。或其后以国为氏(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当与章姓同源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有载,其注
读音:Shuāng双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氏。夏朝时,颛顼之后受封于双蒙城,其后代有以双姓为姓者。双姓起初主要在今甘肃天水一带。双姓历史人物有双渐,宋朝官员,曾跟从朱熹学习。博学能文,为政期间,
读音:Bāěrkǎjíěr赫哲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族人以之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,赫哲族》。
读音:Dàsūn【源】 春秋时楚国大孙伯之后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楚大孙伯之后。”
读音:Pòliùhán【源】 汉时匈奴单于之裔右谷蠡王潘六奚没于阵,子孙以潘六奚为氏,后讹为破六韩氏,后又讹为破落汗氏(17,21,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破六汗〕(7,9,60)、〔破六汉〕(17)。
读音:háo【音】 音Hé(7)、Hao(91),均误。【源】 郑灵公字子貉,或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狢〕(17)。【望】 代郡(17,418)。【人】 貉安,汉时人,见《印
读音:Wǎxī现行少数民族姓氏。彝族、藏族皆有此姓。今四川之峨边、道孚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道孚、峨边公安局提供。藏族之 “瓦西” 氏,原为部落头人之名,以之名其部落,族人遂以部为姓,其他未详
读音:Wúyán【源】 战国时齐国无盐(一作毋盐)邑大夫之后(11,60,62)。无盐,春秋时宿国,战国时为齐邑,丑女钟离春为此邑人,故城在今山东东平县东20里。【人】 毋盐益,汉时人,见《容斋随笔》
读音:Zhònglí【源】 颛顼帝之裔重黎之后,见《潜夫论》(6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