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hǔ

褚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。一是以地为氏。据记载, 洛阳有褚氏亭。《姓氏寻源》云: 古有褚地, 居者以为氏。二是以官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为氏》云: 本自殷(商) 后人宋恭公公子瑕食采于褚, 其德可师, 号曰褚师, 因而命氏。“褚师” 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设立的掌管市场的官员。因子瑕德行卓著, 其后代以“ 师” 之号为荣, 遂以“ 师” 这一官名为氏。

褚姓的发源地在河南, 其郡望在今河南洛阳一带。褚姓的中国人在血统上是很单纯的, 都是纯粹的汉族, 并未混入他族的血流。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
褚姓历史人物有褚少孙, 西汉经、史学家, 元帝、成帝时博士, 曾补写过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。唐朝名臣褚遂良, 褚亮之子, 高宗时, 封河南郡公, 任尚书右仆射, 世称“褚河南”,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, 力谏不纳, 乞归田里, 忧愤而卒。褚遂良学识广博, 书工楷、隶, 书学锺繇、王羲之, 成古雅瘦劲之体, 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。其代表作有《房玄龄碑》《伊阙佛龛记》《雁塔圣教序》等。

褚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共公之子段,字子石,食采于褚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),号曰褚师,生公孙肥,子孙因以为褚氏(7,9,11,17,21)。或云,即褚师氏,后省师为褚氏(12,21)。②周有褚地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南之褚氏亭(60,62)。③彝族姓(130)。【望】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江苏、辽宁等省多此姓,两省褚姓约占全国汉族褚姓人口34%。【人】褚承真,周时人(15,21)。褚遂良,唐时钱塘人,累官中书令,后封河南郡公(7,15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、乐亭,山东之鱼台、平邑、东平、平度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酒泉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、陇川、马关,广东之高要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壮族、傈僳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 《左传》 ‘王宿于褚氏。’ (注): ‘洛阳县南有褚氏亭。’《后汉·郡国志》: ‘洛阳有褚氏聚。’ 盖周有褚地,居之者以为氏。望出河南。”②郑樵则云: “即褚师氏。”褚师,春秋时宋、卫、郑等国皆设此官,以掌管市集。遂以官命氏而为褚师氏,省而为褚氏。按: 或云: “本自殷后,宋恭公子石,(《姓氏词典》 引作‘宋共公之子叚’)食采于褚,其德可师,号曰褚师,因而命氏也。”——褚师氏,后世略去“”,遂为褚氏。然卫亦有褚师,不独宗也。故褚氏,或系出子姓;或系出姬姓。③现代傈僳族之褚氏出自海扒氏族。傈僳语 “海彼”,指花松鼠,或以为氏族图腾。遂以名氏族,称“海扒”,即鼠氏族。相传有昆仲二人,其兄与由花松鼠可变成的姑娘结婚,繁衍后代,是为鼠氏族。以氏族名代姓。后或改为单姓“”,据 “海扒” 之意 “”谐“”而得。

汉代有褚少孙,沛人,经学家; 唐代有褚遂良,书法家;清代有褚菊书,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主父

    读音:zhǔ fǔ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战国时赵武灵王号主父,支孙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6,7,11,17,60)。【望】 赵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山东沂水有此姓(332)。【人】 主父偃,汉时齐国

  • 魏圖爾

    读音:Wèitú’ěr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领催索诺木达尔之妻为魏图尔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pān【音】 番姓有Pó、Fān。Pān三音,且源出不同,参见番(Pān)、番(Fān)二姓。【源】 ①系自己姓。殷汤支庶封于番(故城在今江西波阳),因氏(17)。②吴王夫差取番(故址同上),封

  • 读音:suǒ古有琐国,以国为氏。(见《左传注》)唐时奚族有琐姓,琐高是也。(见《唐书》)

  • 阿魯渾

    读音:Ālǔhún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似系阿儿浑氏之异译。普剌,阿鲁浑氏,元至正中为濬州达鲁花赤(399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元史》收载,其注云:“蒙古族姓。元有阿鲁浑·萨理。”(按:阿《姓氏词

  • 佟顏

    读音:Tóngyán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佟颜氏(256)。又,清镶蓝旗满洲护军五格之妻为佟叶氏,镶蓝旗满洲护军雅尔哈之妻为佟延氏,正蓝旗满洲马甲图哈泰之妻为佟燕氏,镶白旗满洲马甲七格之妻为东

  • 读音:hà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11,15,17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兰坪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莫進

    读音:Mòjìn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克拉尼

    读音:Kèlā'ní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“哭”,或即以人之行为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
  • 櫟陽

    读音:Lìyáng【源】 景姓所改。东汉时栎阳(故城在今陕西临潼东北)侯景丹之曾孙汾,避乱陇西,以封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2,15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栎氏(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