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ǐ

訾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(今河南巩县),后有以地名为姓氏者。

訾姓发源于河南,望族居于渤海郡(今河北、辽宁渤海湾沿岸)。

訾姓历史人物有訾祏,春秋时晋大夫。为人正直,知识渊博。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,訾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化解矛盾。

訾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七十八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子(Zǐ)(17)。而河北涿州地区音Cí。【源】 ①帝喾妃訾陬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2,17)。一说,訾陬自为复姓,非訾氏之祖(7)。②訾(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),楚大夫食邑,因氏(17)。③訾城,春秋时齐大夫食邑,北海都昌县西訾城是也(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西2里),因氏(7)。④本姓祭氏,以姓不吉祥,改为訾氏,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7,60)。⑤蒙古人姓。【变】 亦作〔��〕、〔䴦〕(17)。【望】 渤海、齐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訾祐,春秋时晋人,为范氏家臣(11,21)。訾顺,汉成帝时封为楼虚侯(6,7,9,1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大同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永登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汉族姓氏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音 ‘紫’ 。《风俗通》: ‘帝喾妃訾娵氏。’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则称: ‘娵訾氏所改’ 或作 ‘訾陬’。) 《姓苑》云: ‘今齐人。《汉功臣表》 有楼卢侯訾顺。’ 望出渤海。”②其注引 《姓苑》 云: “本姓祭,以为不祥,改为訾。”

春秋时晋有訾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額勒德特

    读音:Élèdétè《姓氏词典》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,清咸丰时河南巡抚恒福,姓此氏。”

  • 渴單

    读音:Kědān【综】 代北姓。北魏孝文帝时改渴单氏为单(Dàn)氏(6,7,12,27,44)。或有改为渴氏者(6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后改为单氏。一作“可单”; 《

  • 公木

    读音:Gōngmù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Ná【源】 ①即拏氏,拿为拏本字(60)。后人改拏为拿。春秋时莒公子拏之后(17,60)。②金时有乌姑迺,姓拿(91)。或系女真人拿可氏所改。【变】 一作〔㧱〕(64,68,261

  • 兀剌剌扎

    读音:Wùlālāzhā/Ulalja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内蒙古巴林右旗南部有此姓(384)。

  • 吴倫

    读音:Wúlūn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八十三之妻为吴伦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Niǔ【源】 见《尚友录》(21)。【望】 吴兴(17,21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山西平陆(298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宜兰、台北(68,261)、河北保定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阿碩

    读音:A-shuò【综】 彝族姓(208)。海莱、阿磁韩木等家支均有此姓。属海莱家支的亦称〔海莱阿硕〕(375)。

  • 读音:Má麻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麻婴之后。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麻婴,其后代子孙以他名字中的麻字命姓,称麻姓。二是以采邑为姓氏。周代时,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采于麻(今湖北省麻城),其后代子孙以封

  • 阿塔力吉歹

    读音:Ātǎlì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收载。(按: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认为 《辍耕录》之“阿塔力吉歹、阿塔(塔,又作“达”)里吉歹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