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Guàn

【源】 ①贯,即��,古贯国,济阴蒙泽(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南16里)即其故址,其后以国为氏(7,11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有原伯氏。周大夫原伯贯之后,子孙以王父名为氏(60,91)。④元时阿里海牙之孙贯云石,其父名贯只哥,云石遂以父名第一字为姓(17,60,91)。【望】上谷、西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(362)、江西修水(304)、浙江余姚(389)、北京、天津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贯珠,战国时齐国人,见《姓苑》(7,11,1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阳泉,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商代有贯国,《左传》: “周初分鲁侯以贯国之鼎。”其后或以国为氏。(《姓氏考略》 将其归入 “以地为氏” 之列。)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原伯贯之后。” 原亦姬姓国,为晋所灭。其后或以祖上名字为氏。系出姬姓。③或为毌氏所改,《中文大字典》 据 《字汇补》注: “本毌丘复姓,后去丘为毌氏。又作贯氏。” ④为元代蒙古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以名为氏》载:元苏尔约苏哈雅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译作“云石海涯”。又,“云石海涯乃蒙古姓苏尔约苏哈雅” 之别译,称“小云石海涯” 以与 “” 云石海涯相别耳,犹称张姓父子为老张、小张等。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称“本名小云石海涯”,误矣。) 以父名格济格,因音讹为 “贯只歌”,遂以贯为氏。

战国时有贯珠; 汉人有贯高; 晋代有贯志; 明代有贯元顗,横州知州; 又有贯义,指挥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帕各木

    读音:Pàgèmù【综】 西藏察隅僜人姓(171)。

  • 俱羅

    读音:Jūluó【综】 晋末十六国后秦(姚秦)时姓,后改为俱氏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 “俱” 姓云: “当为俱罗氏所改。”可知有复姓俱罗氏。未详其源。《姓氏词典》音

  • 魚瑟殷

    读音:Yúsèyī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,431)。

  • 读音:Lún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桓公之臣轮扁之后(15,21,60)。②故登封县西南有轮氏城,汉时置轮氏县,后因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有分

  • 读音:Quàn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7,9,14)、《广韵》(11)。②唐时南诏国王(劝龙晟)之姓(14,15,21,62)。【望】 汲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(91)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Tài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吉安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吉安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陪茹

    读音:Péirú【综】 四川、甘肃一带白马人姓,汉姓为余(220)。

  • 巴鄂爾

    读音:Bāèěr【源】 元时人姓。系自回鹘,巴鄂尔为地名,以地为氏(24)。【变】 一作〔八瓦耳〕(57)。【人】 阿喇勒乌苏(一作“阿剌瓦而思”),回鹘巴鄂尔氏(一作“八瓦耳”),元太祖征西域驻扎巴

  • 揭暄

    读音:Jiēxuān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肥如

    读音:Féirú【源】 春秋时晋灭肥,肥子奔燕,燕封于肥如(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北),其后有肥如氏(17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