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赫連

赫連

读音:Hèlián

【源】①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,刘渊之族,姓铁弗。铁弗勃勃称王于朔方。国号夏,改姓为赫连氏。赫连勃勃改姓诏书:“朕之皇祖,自北迁幽朔,姓改姒氏,音殊中国,故从母氏为刘。子而从母之姓,非礼也。朕将以义易之。帝王者系天为子,是为徽赫实与天连,今改姓曰赫连氏。系天之尊,不可令支庶同之。其非正统,皆以铁伐(即铁弗)为氏,庶联宗族子孙刚锐如铁,皆堪伐人(7,21,69,70)。”夏国后为吐谷浑慕璝所灭,其族并入吐谷浑(44,70)。故称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(60,62)。②系由綦连氏所改(70)。【变】①北周时夏州总管、乐川郡公赫连达之曾祖库多汉,因避难曾改姓杜,见《周书》(27)。②河南新乡赫连氏改为郝氏(252)。【望】朔方(17,418)。【布】上海嘉定(35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赫连昌,勃勃之子,魏太武擒昌,诏昌尚始平公主,封秦王,坐谋反伏诛(61)。赫连铎,唐时本吐谷浑部酋,官阴山府都督(70)。


现行较罕见之复姓。今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大同、临汾、榆次、忻州,河南之义马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刘去卑之后也。去卑,独孤氏之祖也。勃勃僭帝号称夏,都朔方,自云赫赫连天,因以为氏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 据 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亦注:“本匈奴刘去卑之后。传至勃勃,僭称夏王,下书曰: 朕之皇祖,自北迁幽朔,姓改姒氏。音殊中国,故从母氏为刘,子而从母之姓,非礼也,朕将以义易之。帝王者,系天为子,是为徽赫,实与天连,今改姓曰 ‘赫连’ 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夏录》 亦注: “其先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,刘渊之族,姓铁弗。勃勃称王於朔方,国号夏,改姓为赫连氏。” ②又注:“吐谷浑大姓有赫连氏。” 则此当出自鲜卑族。

北周有赫连·达,武时大将军; 北齐有赫连·子悦; 唐代有赫连·韬,漳浦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楚

    读音:chǔ【综】 清镶白旗满洲护军常宝之妻为鄂楚氏(260)。清正黄旗满洲打牲壮丁察喀尔图之妻为鄂素氏(260),〔鄂素〕似即鄂楚之异译。

  • 納謀魯

    读音:Nàmóulú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纳木都鲁〕(24)。【望】 陇西(71)。

  • 珠格

    读音:Zhūgé【源】 珠格原为金时部落名,以部为氏(23)。至清时,为满洲八旗姓,凡三派,出乌喇、宁古塔、萨哈尔察等地(23,63,180,2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

  • 读音:Qiǎ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呢塔拉

    读音:Nítǎlā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王来之妻为呢塔拉氏(260)。

  • 習佳

    读音:Xíjiā【综】 清镶白旗满洲蓝翎长景福之继妻为习佳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Dōu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,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兜题。

  • 读音:Lá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据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北魏时代北乌落兰氏、乌那罗氏,后改

  • 多蘭

    读音:Duōlán【源】 代北姓。北魏时多兰部大人,以部为氏(7,12,27,6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后魏初多兰部大人,因氏焉。”此当以部为氏。

  • 扎特黑

    读音:Zhātèhēi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,世居额穆赫索罗(23,63,180)。【人】 扎特黑海部,清正黄旗人,以征吴三桂等之功,授三等轻车都尉(23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