遆
【源】 本铜鞮氏,避事改为遆氏(12,60)、蹄氏(6,10,63)。【望】 冯翊(17,418)。【布】 山西平陆(298)、河南巩县(380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音 ‘帝’。今同州澄城多此姓。本铜鞮氏,避事改焉。”
【源】 本铜鞮氏,避事改为遆氏(12,60)、蹄氏(6,10,63)。【望】 冯翊(17,418)。【布】 山西平陆(298)、河南巩县(380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音 ‘帝’。今同州澄城多此姓。本铜鞮氏,避事改焉。”
读音:chuán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7)、《姓苑》(11,15,17,21,60)。或为船之官船司空之后,以职为氏(15,60)。【望】 京兆(17,60,418)。【布】 上海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
读音:tǎ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甘肃永昌(392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、北京、河北、吉林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塔新策,清时贵州总兵,汉族人(23,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
读音:Zhǎngdū【源】 见《百家姓》。一说仉督非复姓,“仉”与“督”为二个单姓(68,91)。罕见复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称: “《百家姓》收,现代已无此复
读音:Chó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新竹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吴川有分布。此姓为吴川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于古籍。
读音:Suǒěr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Xiá【综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Wēngjí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,世居巴林(23,63)。【人】 翁吉特哈喇尔岱,清镶蓝旗人,世居巴林,授骑都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清初,蒙八旗之镶蓝旗人
读音:Fé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大陆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Gòu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太原、云南之景谷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íyáng【综】 春秋时晋厉公嬖臣夷阳五(7,11,24)。夷阳五亦作夷阳午(60,62)。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作〔夷羊〕,盖取兽名为姓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