鄾
【源】 ①鄾(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北),春秋时姬姓子爵国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邓大夫食采于鄾邑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南之沔水北),楚并其地,子孙氏焉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南阳(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邓大夫食采鄾邑,子孙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鄾邑,杜预云: “地在邓县南、沔水之北。”或称: “在今湖北襄阳西北。”②优国之后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憂(忧)”引 《路史》云: “优国后有优氏、鄾氏、忧氏。”望出南阳。
【源】 ①鄾(故城在今湖北襄阳北),春秋时姬姓子爵国,子孙以国为氏(17,60,62)。②春秋时邓大夫食采于鄾邑(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南之沔水北),楚并其地,子孙氏焉(7,12,15,17,60)。【望】 南阳(418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邓大夫食采鄾邑,子孙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鄾邑,杜预云: “地在邓县南、沔水之北。”或称: “在今湖北襄阳西北。”②优国之后。《姓氏考略》注“憂(忧)”引 《路史》云: “优国后有优氏、鄾氏、忧氏。”望出南阳。
读音:Yù郁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古有郁国,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,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。二亦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历史上西域有郁立国,国人有以郁为姓氏者。三是以地名为姓氏。历史上有
读音:Ēqígécháyīěr【综】 鄂伦春族姓。世居黑龙江多布库尔河、甘河等地区,汉姓为阿。后又分伊格吉依尔、嘎格达依尔等小姓,互不通婚(191)。鄂伦春族姓氏。意为“老鼠”,本氏族名
读音:Zhuósuǒ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三朝北盟会编》(71)。
读音:kūn wú【源】 源自己姓。相传为古帝祝融之裔,夏时国诸侯昆吾之后,以国为氏(4,6,7,9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世本》云: “己姓之国,夏时诸侯伯
读音:Yō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上海嘉定(35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山西汾阳(278)、宁夏中卫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内蒙古之乌
读音:guó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(故城在今陕西宝鸡东),虢仲封于东虢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之虢亭),子孙以虢为氏(7,11,17,60)。 【变】郭或作虢,是郭、虢同姓(60)。 【望】
读音:zhōng lǐ【源】 春秋时齐国有中里氏,以所居为氏(60,62)。 【人】中里檄,春秋齐庄公时人(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墨子》注云: “以所居为氏,齐国有之。
读音:Jìsuí【源】 周时八士之一季随之后,以名为氏(4,6,9,12,17)。【人】 季随逢,春秋时宋人(6,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世本》云: “周八
读音:Ātǎlǐjídá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译作“阿大里吉歹”。
读音:Mèi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