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Mén

【源】 ①《周礼》公卿之子,入王端门,教以六艺,谓之门子,其后为氏,见《编古命氏》(9,12,17,60)。 ②北魏时叱门氏、吐门氏、库门氏,后均改为门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17,60,242)。③云南西盟大马赛寨佤族姓,原系亚木姓,亦作闷氏(160)。④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(344)。【望】 河西、庐江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内蒙古、黑龙江、河北三省区多此姓,三省区门姓约占全国汉族门姓人口58%。【人】 门宗,北魏时徐州刺史(21)。门克新,明时巩昌人,累官礼部尚书(24,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辛集、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平度、昌乐、龙口,山西之大同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朝鲜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《周礼》 公卿之子入王端门,教以六艺,谓之门子。其后以为氏。”②又据 《河南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叱门氏改为门氏; 又有吐门氏改为门氏; 又有库门氏改为门氏。” ③ 《姓氏词典》 据《姓考》 注云: “以官名为姓氏。春秋时宋有门官,其后因氏。门官,是 ‘近卫之官’。”

后魏有门文爱,山阴人; 唐代有门察; 明代有门克新,洪武中由训导而官礼部尚书; 又有门相,景泰进士; 又有门迎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强

    读音:wǔ qiáng【源】 汉二十八将之一王梁封武强侯,其后以封地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17,60)。武强,汉邑,故城在今河北武强东北,隋、唐、金、元志皆作武彊。故亦作武彊氏(6,9,60)

  • 努爾賣賣提

    读音:Nǔěrmàimàití现行罕见之维吾尔族姓氏,今湖南之新邵有分布。此姓系新邵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北人

    读音:běi rén【综】 相传古有北人无择。舜友,清身洁己,疾世人浊,自投清冷之渊,见《庄子》(7,21,60)。疑系《庄子》所虚构人物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

  • 南遮

    读音:Nánzh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收载,“唐有南遮波资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巴榮姜

    读音:Bāróngji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,台湾桃园有此姓(64,68,261)。

  • 读音:Lì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或系蔺氏去草所改。陕西城固(383)、台湾新竹、云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福建之浦城有分布。此姓系浦城县公安局提供, 未详其源。 (按: &#

  • 默爾奇斯

    读音:Mòěrqísī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载: “帝征托克托及库楚类汗时,卫喇特部等遇太祖前锋,不战而降,因用为向导,至雅尔达实河讨默尔奇斯部,灭之。” 《

  • 读音:Tǒng【综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北京、安徽天长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湖北之监利、江西之余干、浙江之景宁、福建之浦城、新疆之布尔津等地

  • 師宜

    读音:Shīyí【源】 春秋时宋大夫师延宜之后,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(60,62)。【人】 师宜官,东汉时南阳人,善隶书(6,11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郑樵将其归

  • 读音:Biā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甘肃之永登有分布,为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苑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以星辰为姓氏。杓,北斗第五、六、七颗星的名称,又叫 ‘斗柄’,宋有杓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