闾丘
读音:Lǘqiū
闾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。春秋时,邾国(在今山东邹县境内)有地名闾丘邑,当地人遂以邑名为姓。二是源自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闾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,如今北京、上海等地有少量分布。
闾丘姓历史人物有北宋人闾丘孝终,为当时名人推重,苏轼曾说:“苏州有二丘,不到虎丘,则到闾丘。”
闾丘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三十八位。
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。(见《尚友录》)
齐闾丘婴之后。(见《世本》)
▲<唐>闾丘方远,宿松人,道士。<宋>闾丘昕,丽水人,监察御史。
闾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。春秋时,邾国(在今山东邹县境内)有地名闾丘邑,当地人遂以邑名为姓。二是源自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闾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,如今北京、上海等地有少量分布。
闾丘姓历史人物有北宋人闾丘孝终,为当时名人推重,苏轼曾说:“苏州有二丘,不到虎丘,则到闾丘。”
闾丘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三十八位。
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。(见《尚友录》)
齐闾丘婴之后。(见《世本》)
▲<唐>闾丘方远,宿松人,道士。<宋>闾丘昕,丽水人,监察御史。
读音:Néngyǎ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【变】 或作〔黏闲逸〕(71)。至清改称纳雅(24)。
读音:Jiāngjiàng【源】 汉官有将作少府(掌土木建筑之官),改为将作大匠,子孙以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2,60)。【变】一作蒋匠(91)。【人】将匠彧,三国时吴中散大夫(6,21)。
读音:Wùláo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明史》收载。“明有勿劳波务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Yēwǔ【源】 西夏人姓(95)。
读音:Kèyīkè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三姓(23,63,18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克衣克勒〕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三姓地方 (即今黑龙江之依兰县)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
读音:Huà/Huah,Hwa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河南焦作有此姓。
读音:Kālǎbālín【综】 清正蓝旗蒙古马甲格门之妻为喀喇巴林氏(260)。
读音:Kèlièmùchén/Keremucin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。源出居于巴尔忽真·脱窟木地区的客列木臣部落,以部为氏(384)。
读音:shí实沈之后,以名为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 (按:实沈,传说上古高辛氏之子)
读音:Bālīlèhū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译作: “八鲁刺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