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Chén

陈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。一, 源自国名。帝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(今河南东部和安徽部分地区), 并将其女嫁给他, 伺奉舜祠, 其后人以国名为姓。二,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。例如, 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, 后随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, 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时改为单姓陈氏。此外, 还有白姓、高姓等姓改为陈姓。

陈国灭亡后, 陈闵公的长子剑, 为避亡国之祸, 改名为衍, 称陈衍, 逃到阳武户牖(在今河南兰考东北); 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(今河南登封东南)。西晋末年, 中原战乱频繁, 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, 移居江南各省, 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, 其中即有陈氏。

陈姓历史人物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, 他和吴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。陈平, 汉惠帝时左丞相,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。陈琳, 汉末文学家, “建安七子” 之一。陈寿, 西晋史学家, 《三国志》作者, 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四史。玄奘, 姓陈名祎, 世称三藏法师, 是《西游记》中唐僧的原型。陈子昂, 唐代文学家, 他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,对唐代诗歌发展影响巨大。现当代著名的陈姓人物如大家熟知的陈独秀, 1915年创办《新青年》, 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。

陈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十位。


陈氏,初封虞城,后封于陈,今陈州治,宛丘县是也。本太昊伏羲氏之墟,周武王克商,力求舜后,以备三恪,得胡公满,封之陈以奉舜祀,子孙以国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)

舜后胡公妫满之后,公子完奔齐,为陈氏。(见《广韵》)

后魏侯莫陈氏改为陈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▲<春秋齐>陈乞,事景公为大夫。<汉>陈平,阳武人,汉初名将。<宋>陈亮,永康人,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寧

    读音:Wǔ'níng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朔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步鹿孤

    读音:bù lù gū【综】 代北姓(27)。北魏时改步鹿孤氏为步氏,亦作步鹿根氏(7)。一说,步鹿孤氏后改为鹿氏(12,15,63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后改为鹿氏。(

  • 读音:Luò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于姜姓。姜太公之后公子骆,后世子孙以祖名为姓。二是殷纣臣子恶来革的玄孙名为大骆,子孙以其名为姓。三是少数民族改姓,北魏代北人他骆拔氏,

  • 雎鳩

    读音:Jūjiū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简明中国通史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,系出金天氏。”

  • 读音:rèn吴兴郡四姓有纫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俟元

    读音:sì yuán【综】 代北姓,后改为元氏(12,15,21,63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后改为单姓元。

  • 常尋

    读音:Chángxú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 曰: “常寻,姬姓,吴仲雍之后。” (按: 疑此“寻”,乃“寿”之讹。参见“常寿”条。)

  • 阿拉克奇特

    读音:Ālākèqítè【综】 清蒙古正白旗中有阿拉克奇特(61,259)。又,清镶白旗蒙古马甲萧色之妻为阿拉格楚特氏,正蓝旗蒙古亲军敦住之妻为阿喇克奇特氏(260)。〔阿拉格楚特〕、〔阿喇

  • 阿度

    读音:Ādù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噶瑪拉木

    读音:Gámǎlāmù元代“色目人”姓氏。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本为国名,以国为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; 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译作“甘木鲁”。元代有 “番僧必噜迎纳实哩,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