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iù

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相传帝颛顼之孙吴回任尧时祝融,其子终,封于陆乡(故城在今山东平原南),故称陆终,其后以邑为氏(9,11,17,89)。②系自妫姓。春秋时田敬仲裔孙齐宣王少子通,封于平原般县之陆乡,即陆终故地,因以为氏(7,12,17,60)。③源自允姓戎族。春秋时有陆浑国(故城在今河南蒿县东北伏流城北30余里),周景王二十年灭于晋,子孙遂以国为氏(11,60)。④汉时匈奴人姓。汉景帝中元三年,陆强降,封乃侯(242)。⑤河南陆氏,北魏孝文帝时改步六弧氏为陆氏(12,17,60)。⑥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第4子托雷,托雷之第6子阿里不哥,因难避于湖北洪湖县下新河乡,隐姓埋名,遂以排行为姓,故姓陆。⑦清时满洲人姓。世居锦州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⑧清贵州思南府陆姓土司,得姓于明朝(72)。⑨明、清时云南晋宁州晋宁驿土驿丞陆氏,系彝族(253)。⑩台湾土著(65)、京(104)、土家(387)、 彝(105,130,380)、侗(113)、苗(115)、瑶(117)、水(124,126)、布依(131,133)、赫哲(186)、蒙古(344)、黎、壮、白、羌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平原、河内、吴郡、河南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31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广西、广东、浙江、上海等省(区)市多此姓。上述5省(区)市陆姓约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65%。【人】 陆贾,汉时太中大夫,其子孙过长江居吴郡吴县,为一望族(7,15,21)。


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洪湖、武昌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武昌县、洪湖市等地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此误以 “”为“”之大写,故亦音liù,久之,则别为一氏。)

一音lù,亦姓。详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Bǔ/Buu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63)。

  • 读音:rèn吴兴郡四姓有纫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读音:Jiǎo【源】 黄帝时缴父之后(60,62)。【布】 陕西城固(383)、台湾新竹(64)、桃园(68,261)、河北大城、静海(62)、交河、河间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缴顺,宋神宗时由左

  • 滅嘎

    读音:Miègā珞巴族姓氏。出自义都部落,本氏族名,以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
  • 巴爾拉

    读音:Bāěrl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辽河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辽河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布拉起

    读音:Bùláqí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巴图之妻为布拉起氏(260)。

  • 若干

    读音:ruò gān【源】 若干为漠北地区鲜卑族部落,以部为氏(70,78)。其先与魏俱起,以国为姓(6,12,17,27,60)。【变】 ①北魏时改为若氏,一说,改为苟氏,见《魏书》(7,27,60

  • 读音:Wā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86)。女娲氏之后有娲氏(7,9,12,60)。【望】宛丘(418),苑邱(17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女娲氏之后。”且云: 女娲,“古天子

  • 都善

    读音:Dūshàn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①后改为杜、单等氏(180)。②清镶黄旗满洲护军莫尔浑之妻为杜善氏(260),〔杜善〕似即都善之异译。

  • 读音:Chún【源】 吴人姓,见《姓苑》(24)。或即淳氏。【人】 湻坤,宋端平时进士(24,62)。湻英,明景泰时举人(24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《姓苑》曰: 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