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ú

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桓公子目夷,字子鱼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9,12,17)。②古有鱼国,即鱼复地,春秋时唐国鱼邑,故城在今四川奉节东北,《左传》文公十九年,鱼人逐楚师是也。后因以为氏(17)。③金时女真姓尼忙古(一作泥庞古)汉姓为鱼(71)。④云南白族以鱼为原始图腾氏族名,白语谓“吴茨”,汉姓吴、鱼、余(138)。【变】 唐时东部鲜卑宇文部之别种有尚可孤者,上元中归附,为神策大将军,试太常卿,鱼朝恩器其勇,养为子,遂冒姓鱼名智德,后诏赐姓李(60,61)。【望】 冯翊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鱼石,春秋时周左师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西之田林、湖北之老河口、山西之太原及长治、陕西之韩城、甘肃之舟曲等地有分布。汉族有此姓; 另: 白族、羌族、傈僳族亦当有此鱼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子姓。《风俗通》 云: ‘宋桓公子公子目夷字子鱼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。’”此以字为氏,系出子姓; ②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唐书》 注云:“唐尚可孤冒姓鱼,曰鱼智德。” 则此由尚氏所改。③今白、羌、傈僳等民族亦当有鱼姓: 白族之鱼姓,源於原始氏族之图腾崇拜,白族语称 “”,汉意即“”,遂以为姓,或谐鱼音而改为 “”; 羌族之鱼姓,则源於房名,羌族语称 “俄日”,汉意乃 “”,遂以为姓,或谐鱼音而改为 “”; 傈僳族之鱼姓则出自鱼氏族,以族为氏,相传其先有昆仲二人,……弟弟帮助一个渔村除了蛇患,在那个村安家落户,所生后代是鱼氏的祖先,成了鱼氏族。傈僳语称 “汪扒” 或 “哇扒”,汉意为 “”,以为氏。或取其汉意而氏鱼,或谐鱼音而改为 “”。或取傈僳语之首音,谐“”“”而为姓。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》,望出冯翊。

汉代有鱼翁叔,长安人,巨富; 唐代有鱼朝恩,宦官,鱼智德养父; 又有鱼玄机,新安女道士,诗人; 明代有鱼侃,常熟人,开封知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hé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安徽淮南(362)、辽宁(63)、河北武清、北京大兴(62)、台湾台北、台中、新竹、彰化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

  • 读音:zhī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7)。【望】 雁门(17,418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北京、辽宁沈阳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之马宇,汉时人,见《奇姓通》(21,62)

  • 读音:Gàn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汉书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骭臂。

  • 读音:Nà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新唐书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唐有捺塞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Yóu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元史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元有呦里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唐兀吾密

    读音:Tángwùwúmì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元至元中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贴木儿,姓此氏。”

  • 读音:xī【源】 ①相传神农氏之师悉诸之后(60,62)。②或为悉云、悉罗、悉居氏所改(60,62)。③宋时党项人姓(96)。【望】 宛邱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 “入

  • 無懷

    读音:Wúhuái【源】 古帝无怀氏之后(8,9,17,60)。【变】 其后改为怀氏(9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元和姓纂》云:“无怀氏之后有怀氏、无怀氏。”相传无怀氏为

  • 費野頭

    读音:Fèiyětóu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 “代北人姓,后改为宇文氏。”一作“费也头”、“费乜头”。

  • 革爾

    读音:Gé’ěr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