鰲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或以地名为氏(62)。亦见《随园诗话》(63)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或以地名为氏(62)。亦见《随园诗话》(63)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Zhūyù【源】①齐简公臣大夫诸御鞅之后,见《姓考》(11,17,60)。②春秋时齐、楚均有诸御,为掌君所御之器服饮食诸事之官(60,62),当以官为氏。【人】 诸御己,春秋楚庄王时大臣(61)
读音:Zé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②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姓,关中碑文载渭河以北有则姓,不知详出(78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则长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15,21)。现
读音:Chéngmǎ【源】 春秋时晋国官名有乘马。子孙以官为氏(60,62)。【望】 张掖(17,60,418)。【人】 乘马延年,汉时谏议大夫(7,17)。乘马降,汉时陈豨之部将(7,24)。历史上
读音:Nǎibù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Qǐyāo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乞要歹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济雅岱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
读音:hòu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厚瘠为春秋时鲁孝公之子惠伯革之后,食采于厚(故城在今江苏沭阳北),称厚成叔,以邑为氏(4,7,17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郈,亦作后(7,11,17,60)。【望】 东鲁
读音:Mòshǒu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Bó伯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源自伯夷。伯夷为黄帝后裔,后世子孙遂以祖名为姓。还有一说是伯夷是孤竹国君的长子,其后人以行次为姓得伯姓。二是春秋时荀林父字伯,其孙荀阁以其祖父功高,遂用祖字
读音:Wū邬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。晋大夫邬臧的后代,食邑于邬,子孙遂以邑名为姓氏。二是以封地为姓氏,源于妘姓。春秋时期,陆终第四子名叫求言,受封于邬,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,称
读音:Jiū【源】 见《唐韵》(63)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 《希姓录》云: “穋氏,《唐韵》。”一音lù,同 “稑”,亦为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