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折槛

折槛

折槛:用力拽住栏杆,以致把栏杆折断了。汉成帝时,安昌侯张禹因是成帝的老师而被破格重用,担任丞相,受到成帝的尊重。朱云上书,请求汉成帝接见。他当着朝廷重臣的面,说:“现在朝廷大臣,对上不能匡正君王,对下不能使百姓获益,白占官位,坐享俸禄。请陛下赐给我尚方宝剑斩下安昌侯张禹的头,来警告其他奸臣。”汉成帝非常生气,说:“你这小子竟然诽谤朝臣,公然在朝廷上羞辱太傅,应处死刑,不能宽赦!”御史上前逮捕朱云押下去,朱云用力拽住宫殿前的栏杆,把栏杆拉断了。他高声喊道:“能够和因直谏而被夏桀、商纣杀死的忠臣龙逢、比干在阴间为伍,我感到很满足了!但不知这对圣明的汉朝的名声又会怎么样呢?”御史就把朱云押下,准备执行死刑了。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官帽,解下官印,在殿下叩头说:“朱云平时就因狂放直率而闻名于世。如果他的话正确,就不能杀他;即使他说错了,也应当宽容。我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争辩。”辛庆忌猛力叩头,以致头部流下鲜血。汉成帝才消了气,过了一会就下令赦免了朱云。后来在修复殿前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时,汉成帝说:“不要换新的!修补一下就行了。用这折断的栏杆来表彰极言敢谏的忠直之臣吧!”后以“折槛”为典,称美直言谏诤的忠臣,颂扬直臣的凛然气节,又作“攀槛。”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7《朱云传》2915页:“至成帝时,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,甚尊重。云上书求见,公卿在前。云曰:‘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,……臣愿赐尚方斩马剑,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。’上问:‘谁也?’对曰:‘安昌侯张禹。’上大怒,曰:‘小臣居下讪上,廷辱师傅,罪死不赦。’御史将云下,云攀殿槛,槛折。云呼曰:‘臣得下从龙逢、比干游于地下,足矣!未知圣朝何如耳?’御史遂将云去。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绶,叩头殿下曰:‘此臣素著狂直于世。使其言是,不可诛;其言非,固当容之。臣敢以死争。’庆忌叩头流血。上意解,然后得已。及后当治槛,上曰:‘勿易!因而辑(修补)之,以旌直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甫《折槛行》:“千载少似朱云人,至今折槛空嶙峋。” 唐·耿湋《赠别刘员外长卿》:“不学朱云能折槛,空羞献纳在丹墀。” 唐·贯休《阳春曲》:“为手须似朱云辈,折槛英风至今在。” 唐·崔涂《寄舅》:“致君期折槛,举职在埋轮。” 宋·黄庭坚《仓后酒正厅者唐林夫谪官所作》:“攀槛朱云头未白,不知流落向何州?” 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2折:“你们干清了皇家俸,为甚的分破帝王忧?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,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。” 明·王世贞《忆昔》:“孤臣亦有遗弓恨,不见当时折槛郎。” 清·李渔《玉搔头·微行》:“已拼血溅朱云槛,博取忠名万载香。” 清·顾炎武《帝京篇》:“饮泉随渴鹿,攀槛落危。” 清·龚鼎孳《慰朱蒿庵都谏以言事谪官》:“掖垣封事朝朝下,谁并朱云折槛名?” 清·朱彝尊《送姚先生巡抚全蜀》:“汉庭折槛旧知名,节使畴咨副相行。” 清·王摅《送徐霆发学博》:“忆曾殿槛折朱云,幸未酒家藏李燮。” 清·商景兰《悼亡》:“折槛生前事,遗碑死后名。”


【词语折槛】   汉语词典:折槛

猜你喜欢

  • 积毁销骨

    指张仪向魏哀王作比喻说:众多的诽谤可以毁灭一个人。后以此典比喻舆论的作用很大,不断的谗毁能够致人于死地。 张仪(?——前310年),战国时魏国(都安邑,今山西夏县西北)人。曾游说进入秦国。首创“连横”

  • 骑鲸客

    唐.李白自署“海上骑鲸客”。按此本汉.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乘巨鳞,骑京鱼。”赋意原指遨游壮举。后诗文中常用以特指李白,又常用以比喻豪饮。宋.陆游《八十四吟》之二:“饮敌骑鲸客,行踪缩地仙。”元.杨维祯《

  • 歌凤

    同“歌楚人凤”。唐李商隐《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》:“泣麟犹委吏,歌凤更佯狂。”【词语歌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歌凤

  • 矍相

    《礼记.射义》:“孔子射于矍相之圃,盖观者如堵墙。”郑玄笺:“矍相,地名。”本为古地名,故址在今山东省 曲阜市城内阙里西。后借指学宫中习射的场所。《北史.张普惠传》:“乞至九月,备饰尽行,然后奏《狸首

  • 池塘生春草

    源见“梦惠连”。泛指诗文佳句,借咏兄弟情谊。唐李白《送舍弟》诗:“他日相思一梦君,应得池塘生春草。”

  • 分开八片顶阳骨,倾下半桶冰雪来

    顶阳骨:即顶骨,头盖骨。 形容人受到意外的惊吓,周身发冷的样子。语出《清平山堂话本.洛阳三怪记》:“当时,潘松諕得一似:分开八片顶阳骨,倾下半桶冰雪来。”《水浒全传》三一回:“两个入进楼中,见三个尸

  • 栋梁之材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:‘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’”庾子嵩:庾敱,字子嵩,西晋人。目:称,引申为品题。和峤:字长舆,官至太子少傅。磊砢:壮大貌。节目:指树木枝干

  • 火焚祆庙

    同“火烧祆庙”。清黄遵宪《述闻》诗之四:“火焚祆庙连锋燧,辙涸羁臣乞海波。”

  • 王粲依人

    同“王粲依刘”。清 许承钦《送何偶圃游西陵》诗:“袁宏草檄才无敌,王粲依人意未平。”

  • 王祥佩刀

    源见“吕虔刀”。指位至卿相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闻嘉公遐墓志》:“王祥佩刀,世称卿族;鲍永骢马,家传司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