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新鬼大,故鬼小

新鬼大,故鬼小

左传.文公二年》:“秋八月丁卯,大事于大庙(大,通太,大庙即太庙,古时帝王的祖庙,祭祀祖宗属于大事,故称),跻僖公(跻,音jj,升;跻僖公,是指把僖公的享祀之位升到闵公之上),逆祀(闵公和僖公是兄弟,《史记.鲁世家》说滑为兄,厘为弟,滑即闵,厘即僖。《汉书.五行志》则说僖是闵的庶兄。不论谁为兄谁为弟,依照当时的礼制,闵公先为君并先逝,固应在僖公之上。另外,按照古代宗法制度,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,以始祖居中,二、四、六世位居始祖左方,称为昭;三、五、七世位居始祖右方,称为穆。文公二年秋八月跻僖公时,既然承认以鲁惠公为昭,那末以次推论,则隐公为穆;桓公为昭,庄公为穆;闵公为昭,僖公为穆。今升僖公于闵公之上,则僖为昭,闵为穆,恰恰是不仅享祀位次变化了上下,而且宗庙中的昭穆次序也发生了颠倒,故《左传》的作者称之为“逆祀”)也。于是夏父弗忌(夏父弗忌是鲁大夫夏夫展之后。)为宗伯(古代掌管礼制的官),尊僖公,且明见曰:‘吾见新鬼大,故鬼小(新鬼,新死之鬼,指僖公;故鬼,死已久之鬼,指闵公)。先大后小,顺也。跻圣贤(鲁人重视僖公,故宗伯在这里称之为圣贤),明也。明、顺,礼也(意谓既明且顺,故升僖公于闵公之上,这样做是合于礼法的)。’”

春秋时,鲁闵公死后,由他的异母兄僖公继位。僖公死后,他的儿子文公继位。依照世序,宗庙中牌位的位次,应是闵先僖后。但是文公二年八月祭太庙时,将他父亲僖公的灵位升置于闵公之前,说是“新鬼大,故鬼小”,意思是说僖公虽然后为君后死,但他年长为兄;闵公虽然先为君先逝,但他是弟弟,死时年纪又小,故不应排在前头。文公的这种做法,实质上是打破了鲁国原来的宗法制度的规定,故史书说是“逆祀”。

后可以“新鬼大,故鬼小”喻指新的,现在的占先得势;旧的,过去的退居其后,不得势,不一定非指死人不可。鲁迅《准风月谈.礼》:“新的忌日添出来,旧的忌日就淡一点,‘新鬼大,故鬼小’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漉酒葛巾

    同“漉酒陶巾”。清潘柽章《雪中忽昙中以画菊一幅易酒云无从事即督邮亦可因寄诗招之》诗:“漉酒葛巾予故物,挥毫绢素尔奇谋。”

  • 琼田草

    汉.东方朔《海内十洲记》:“鬼谷先生云: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,生琼田中,或名为养神芝,……一株可活一人。……”传说在东海之中,有祖洲,上有琼田,生长不死之草,每一株草可以医活一人。后因以为咏仙草

  • 璧合珠联

    源见“珠连璧合”。喻众美毕集,相得益彰。柳亚子《席上赋赠蔡贤初将军罗西欧夫人伉俪》诗:“璧合珠联今日事,金闺国士羡温恭。”见“珠联璧合”。【词语璧合珠联】  成语:璧合珠联汉语大词典:璧合珠联

  • 三韭鲑

    同“三韭饭”。清赵翼《遣兴》诗之四:“一裘狐自雄衣桁,三韭鲑常富食单。”

  • 江淹才尽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喻才思衰退。南朝 梁钟嵘《诗品.齐光禄江淹》:“尔后为诗,不复成诗,故世传江淹才尽。”《警世通言》卷三:“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,此老下笔数千言,不由思索。三年后,也就不同了。正是江淹才

  • 袖手旁观

    形容置身事外,不参予过问。明方孝儒《豫让论》: “袖手旁观,坐待成败,国士之报,曾若是乎?” ●唐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 “不善为斫,血指汗颜,巧匠旁观,缩手袖间。” 斫(zhuo): 砍,削。唐韩愈在

  • 天台桃径

    源见“刘阮天台”。指寻仙之路。清王夫之《瑞龙吟.别恨》词:“漫道天台桃径,重逢刘 阮,残红一片。”

  • 亮陟隔座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曰:“(纪)陟字子上,丹杨人。……孙休时,父亮为尚书令,而陟为中书令,每朝会,诏以屏风隔其座。”三国吴孙休当政时,纪陟任中书令,他父亲纪亮任尚书令。每朝会时,

  • 打毷?

    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下:“既捷,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,谓之题名会……不捷而醉饱,谓之打毷?。”本指科举落第而饮酒解闷,后用为科举落第之典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九:“原许乘龙须及第,未曾经打毷?;却教跨

  • 駏蛩

    《淮南子.道应训》:“北方有兽,其名曰蹷,鼠前而兔后,趋则顿,走则颠,常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,蹷有患害,蛩蛩駏驉必负而走。”后因以“駏蛩”形容关系密切、互相救助或狼狈为奸。唐韩愈《醉留东野》诗:“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