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语.周语上》:“宣王既丧南国之师,乃料民于太原。”三国吴.韦昭注:“料,数也。”周宣王与姜戎氏作战,他的南国之师被击溃后,曾在太原计点整顿兵士。“太原师”当指此。后用为咏叹战败之典。唐.杜牧《今皇
《南齐书.周颙传》:“(周颙)清贫寡欲。终日长蔬食,虽有妻子,独处山舍。……时何胤亦精信佛法,无妻妾。太子又问颙:‘卿精进何如何胤?’颙曰:‘三涂八难,共所未免。然各有其累。’太子曰:‘所累伊何?’对
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形容人满腹才学。清蒋士铨《满江红.壬午京兆闱中咏物》词:“经笥便便,知不等、巾箱储蕴。”
源见“谢公屐”。专用于登山的前后有齿的木屐。唐 朱景玄《华山南望春》诗:“何因著山屐,鹿迹寻羊公。”【词语山屐】 汉语大词典:山屐
一个角落。《论语.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意思是物有四隅,举一隅即可推知其余。后称偏颇不全面的见解为“一隅之见”,或称狭小的地区为“一隅之地”。【词语一隅】 汉语大词典:一隅
诒:通“贻”,留下。孙:音义同“逊”,顺。燕:安定。翼:帮助。子:指周武王之子成王。 留下安民的好谋略,以帮助后代安定王语业。出《诗.大雅.文王有声》:“诒厥孙谋,以燕翼子。”《三国志.吴志.孙权传
源见“投鞭断流”。形容兵马众多,势力强大。明郑成功《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》诗:“试看天堑投鞭渡,不信中原不姓朱。”
《易.系辞下》:“《易》,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。后因以“穷则思变”表示人处于艰难环境,就会设法改变现状。唐陆贽《论左降官准赦合量移事状》之三:“凡人之情,穷则思变。
源见“范张鸡黍”。喻指生死至交。唐皇甫冉《送魏六侍御葬》诗:“张范唯通梦,求 羊永绝踪。”
见“遗簪坠屦”。唐·张说《让右丞相第二表》:“臣幸沐~之恩,好生养志之德。”【词语遗簪堕屦】 成语:遗簪堕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