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

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

元末红巾军起义前民间流传的歌谣之一。至正四年(1344年)、八年(1348年),黄河两次决口,洪水侵入大运河及河北、山东的漕司盐场。河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,也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。元廷征集26万民修河,欲半年左右将河水勒回故道。工期急,扰民重。白莲教领袖韩山童(?——1351年)等,乘机在修河开工前凿好独眼石人一个,背后镌刻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此物一出天下反”十四字,埋于将要开凿的黄陵岗。同时,散布民谣:“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”修河开工后,民侠挖出独眼石人,惊诧不已,信以为真。消息很快传遍大河上下,人们都以为天怒人怨,元朝气数将尽,天下要反了。至正十一年(1351年)韩山童等在颍州颍上(今安徽颍上),正式举起反元义旗,包括河工在内的中原农民蜂起响应。不出五个月,红巾军的队伍扩大到10万以上。

【出典】:

元史》卷51《五行志二》1107页:“(至正)十年,河南、北童谣云:‘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近代·柯劭态《新元史》卷225《韩林儿传》:“韩林儿,永年人。其先本栾城人,世以白莲社烧香惑众。父山童尝为童子师,人称为韩学究。至正初,山童倡言:天下将大乱,弥勒佛出世。愚民私相附从。颍州人刘福通……谓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,当为中国主。时河决而南,丞相脱脱从贾鲁议,挽之北流,兴大役。福通乃预埋一石人,镌其背曰:休道石人一只眼,此物一出天下反。开河者掘得之,转相告语,人心益摇。至正十一年,福通等杀黑牛白马,誓众谋作乱。事觉,县吏捕之急,山童就获伏诛。其妻杨氏携林儿遁至武安。福通遂部署其众以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谢郎折齿

    同“谢鲲折齿”。清 项廷纪《采桑子.读金荃词题后》词:“谢郎折齿狂犹昔,红粉成灰,蜡炬成灰,剩得闲情赋锦鞋。”【词语谢郎折齿】   汉语大词典:谢郎折齿

  • 中郎笛

    同“柯亭笛”。清朱彝尊《柯山》诗:“更忆中郎笛,寥寥不可闻。”

  • 玉界尺

    《新五代史.唐六臣传.赵光逢》:“光逢(字延吉),在唐,以文行知名,时人称其方直温润,谓之玉界尺。”旧时以“玉界尺”比喻正直而温和的人。【词语玉界尺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界尺

  • 杯中物

    晋.陶潜《陶渊明集》卷三《责子》诗:“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。”东晋.陶渊明在《责子》诗中有“且进杯中物”之句,抒泄借酒消愁之伤情。后人常用此典表述寄情于酒的心情。唐.杜甫《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》其一:

  • 触蛮

    源见“蛮触交争”。指为小事而争斗者。骆鹏《感怀》诗:“鼙鼓频年摇海岳,触 蛮何日判雌雄?”【词语触蛮】   汉语大词典:触蛮

  • 虎将

    《汉书.王莽传下》:“莽拜将军九人,皆以虎为号,号曰‘九虎’,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东,内其妻子宫中以为质。”后遂用为勇将的通称。《三国志.诸葛瑾传》:“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?”【词语虎将】   汉语大

  • 捕风

    同“捕风捉影”。清 黄六鸿《福惠全书.刑名.问疑》:“打死之事,茫然捕风。”【词语捕风】   汉语大词典:捕风

  • 阮孚貂

    源见“金貂换酒”。借指贳酒之抵押物。宋韩维《春朝》诗:“黄公酒垆上,谁贳阮孚貂?”【词语阮孚貂】   汉语大词典:阮孚貂

  • 北窗梦

    同“北窗高卧”。宋黄庭坚《寺斋睡起》诗:“退食归来北窗梦,一江风月趁渔船。”

  • 先生柳

    源见“陶潜柳”。借指归隐闲适。唐王维《老将行》:“路旁时卖故侯瓜,门前学种先生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