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遗簪坠屦

遗簪坠屦

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孔子出游少原之野。有妇人中泽(泽中)而哭,其音甚哀。孔子使弟子问焉,曰:‘夫人何哭之哀?’妇人曰:‘向者(不久前)刈蓍薪亡吾蓍簪(蓍草茎可以当簪用),吾是以哀也。’弟子曰:‘刈蓍薪而亡蓍簪,有何悲焉?’妇人曰:‘非伤亡簪也,盖不忘故也。”

汉.贾谊《新书》卷七《论诫》:“楚军败,昭王走而屦(音jǔ,鞋子)决,背而行,失之;行三十步,复旋取屦。及至于隋(隋,地名),左右问曰:‘王何曾惜一踦屦乎?’昭王曰:‘楚国虽贫,岂爱一踦屦哉?恶与偕出弗与偕反(返)也。”

上面第一件事说的是,少原之妇女因丢失了一只旧蓍簪而悲伤,是因为不愿忘掉故旧之情的缘故。第二件事说的是,楚昭王于败军之际,失落了一只旧鞋子,因愿与同出同返,不忍抛弃,走出三十步又回去把鞋捡了回来。后把这两件事合而为一,就成为“遗簪坠屦”一语,常以喻睹物怀旧之情。《北史.韦孝宽传》附“韦夐”“孝宽为延州总管,夐至州,与孝宽相见。将还,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夐。夐以其华饰,心弗欲之,笑谓孝宽曰:‘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,恶与之同出,而不与同归。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,然舍旧录新,亦非吾志也。’于是乃乘旧马以归。”

韦夐不愿接受韦孝宽所赠马及辔勒,乃然乘旧马回去,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愿忘旧的志趣。他以古人不弃遗簪坠屦为榜样,在自己的言行中恪守不渝。

唐.罗隐《甲乙集》卷一《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》诗之二:“遗簪坠屦应留念,门客如今只下僚。”


并列 遗、坠,遗落的。丢失的发簪和鞋子。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9:“孔子出游少源之野,有妇人中泽而哭,其音甚哀。孔子怪之,使弟子问焉,曰:‘夫人何哭之哀?’妇人曰:‘乡者刈蓍薪,亡吾蓍簪,吾是以哀也。’弟子曰:‘刈蓍薪而亡蓍簪,有何悲焉?’妇人曰:‘非伤亡簪也,吾所以悲者,盖不忘故也。’”汉·贾谊《新书·谕诚》:“昔楚昭王与吴人战。楚军败,昭王走,屦决眦而行失之,行三十步,复旋取屦。及至于隋,左右问曰:‘王何曾惜一踦屦乎?’昭王曰:‘楚国虽贫,岂爱一踦屦哉?思欲偕反也。’”后以“遗簪坠屦”比喻旧友旧物或故旧之情。宋·曾肇《陈州谢上表》:“笃~之仁,推藏疾纳污之谊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情谊方面。 →故旧不弃 ↔弃若敝屣 弃旧怜新。也作“遗簪弊屦”、“遗簪堕屦”、“遗簪堕履”、“遗簪坠履”。


【词语遗簪坠屦】  成语:遗簪坠屦汉语词典:遗簪坠屦

猜你喜欢

  • 前度崔郎

    同“前年崔护”。清纳兰性德《东风第一枝》词:“多情前度崔郎,应叹去年人面。”

  • 肘石玉玺

    《后汉书.祭遵传》:“祭遵字弟孙,颍川颍阳人也。……初,丰(涿郡太守张丰)好方术,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,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,云石中有玉玺。丰信之,遂反。既执(捉,逮捕)当斩,犹曰:‘肘石有玉玺。’遵为椎

  • 青藜学士

    《三辅黄图.阁》:“刘向于成帝之末,校书天禄阁,专精覃(深入)思。夜有老人著黄衣,植青藜杖,叩阁而进见。向暗中独坐诵书,老父乃吹杖端烟燃,因以见向,授五行洪范之文(洪范,《尚书》篇名,《尚书.洪范》:

  • 槎上汉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喻指居官朝廷中。唐骆宾王《海曲书情》诗:“未能槎上汉,讵肯剑游燕。”

  • 鹏力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形容强力。唐骆宾王《姚州道破贼露布》:“举鹏力以扬威,耀犀渠而贾勇。”【词语鹏力】   汉语大词典:鹏力

  • 口之于味,有同嗜焉

    口对于味道,有相同的嗜好。 原意是说人的味觉大体相同。 后也泛指人的好恶大体相似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口之于味也,有同耆(嗜)焉;耳之于声也,有同听焉;目之于色也,有同美焉。”周代《〈枯叶蝴蝶

  • 鱼沉雁渺

    同“鱼沉雁杳”。元赵雍《人月圆》词:“水遥山远,鱼沉雁渺,分外情多。”《花月痕》四二回:“谡如蒿目时艰,空自拊髀,兼之宝山僻在海隅,文报不通,迢递并云,鱼沉雁渺,十分懊恼。”见“鱼沉雁杳”。《花月痕》

  • 灌园卖药

    源见“仲子灌园”、“韩康卖药”。指逃名守操,避世隐居。清龚鼎孳《满江红.吊林和靖先生墓》词:“西禅东封何限事,灌园卖药生涯足。”

  • 明珠还浦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称扬为官清正,政绩卓著。元袁桷《院长有子在外从许州募得之院中率赋诗》:“衮绣门楣五色新,明珠还浦竞相亲。”

  • 君卿唇舌

    《汉书.游侠传.楼护传》:“楼护字君卿,齐人。先学医,后学经传。是时王氏方盛,五侯兄弟争名,唯护尽入其门,咸得其欢心。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,长安号曰:‘谷子云笔札,楼君卿唇舌。’言其见信用也。”汉时楼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