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宁县

西宁县

①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)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崇仁县南六十三里。因西宁水得名。西晋末废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复置,属巴山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入崇仁县。

②东晋成帝时置,属西平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富宁县东北。南朝宋后期一度废,南齐复置。南朝梁末废。

③南朝梁、陈时置,属象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南。隋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象州。贞观十二年(638)废。

④金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今甘肃会宁县东三十里张城堡。贞祐四年(1216)升为西宁州。金末复为县,属会州。元初移会州治此。至元七年(1270)省入会州。今废址犹存。

⑤明万历五年(1577)置,属罗定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南建城镇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东卷:西宁县,“明万历间罗旁平定,以大冈乡地置县,罗旁之西以宁也”。1914年改为郁南县。

⑥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置,属宣化府。治所即今河北阳原县(西城镇)。1914年改为阳原县。

⑦清雍正二年(1724)置,为西宁府治。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。设西宁镇总兵驻此。民国初为西宁道治。1928年为青海省会。1944年于此置西宁市。1946年迁治鲁沙尔,改名湟中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吴太平中分临汝县置,治今江西省崇仁县南。属临川郡。以西宁水得名。西晋末废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复置,属巴山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崇仁县。(2)东晋置,治今云南省富宁县东北。属西平郡。南朝宋废。齐复置,后废。(3)隋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南。属始安郡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属象郡。贞观十二年(638年)又废。(4)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甘泉堡置,治今甘肃省会宁县东。属秦州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明万历五年(1577年)置,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建城镇。属罗定直隶州。1914年因与直隶(今河北)、甘肃两省西宁县同名,更名郁南县。(2)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置,治今河北省阳原县驻地西城镇。属宣化府。因与广东、甘肃两省西宁县重复,1914年更名阳原县。(3)清雍正二年(1724年)置,治今青海省西宁市。为西宁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。1946年改名湟中县,并迁治塔尔寺(今鲁沙尔镇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晋王斜

    古道名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6灵宝县: “晋王斜路,即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函谷关路也。西接湖城县,东至此县界六十一里。已废。开皇九年,晋王自扬州回,复此路,因名晋王斜路。”

  • 中港

   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东北竹南镇西约二里。昔为小海港。清嘉庆末年至道光中叶商业颇盛。

  • 平城宫

    北魏太和年间修筑,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前的皇宫。故址在今山西大同市火车站附近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),孝文帝“至平城宫”,又太和十九年(495),“诏皇太子赴平城宫”。即此。其后因迁都

  • 琮谷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南妙高峰下。 宋张栻建城南书院于此。

  • 渝州

    隋开皇元年 (581) 改楚州置,治所在巴县(今四川重庆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: 渝州 “因渝水为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巴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复改为渝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南

  • 桑中

    在今河南淇县南。《诗经·鄘风·桑中》:“爰采唐矣,沬之乡矣。云谁之思,美孟姜矣。期我乎桑中,要我乎上宫,送我乎淇之上。” 朱传: “桑中、上宫,又沫乡之小地也。”

  • 湖滩

    亦名和滩。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六十里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万县: 大江 “湖滩水势险急,春夏泛溢,江面如湖”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嘉熙中,“大元兵度万州湖滩,施、夔震动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不家沟水

    简称不家水。俗称管水。隋以后称郑水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和中牟县境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不家沟水“出京县东南梅山北溪,……东北流,径管城西,俗谓之为管水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郑州管城县:“郑水,一名不家水,源出梅

  • 和丰 (豐) 县

    1944年改和什托罗盖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1954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

  • 郭河

    即水磨川。即今甘肃永昌县、金昌市境之金川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