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团营

团营

明代京师军队组织。景泰时,兵部尚书于谦认为京师军马分别隶属于五军、神机、三千营,虽各有总兵等统领,事实上各不相关,一有调发,只得挑选凑拨以行,所以兵与将互不相知;且平日不司攻杀击刺之法,骤然临敌,就难于抵御,于是就在诸营中选取胜兵十五万,分十大团营,各设都督以统率之。其管队把总、大小总兵官,各量其才器谋勇而任用, 其余兵士均回本营(称为老家)。英宗复位后撤销团营,恢复三大营旧制。天顺八年(公元1464年),复置团营,成化初又撤销。成化三年(公元1467年)又选京卫胜兵八万,其外卫分两班,每班四万,与京卫番上,共十二万,分为十二团营,即备武、练武、耀武、显武、敢勇、果勇、效勇、鼓勇、立威、神威、扬威、振威诸营。十二营内各分五军、三千、神机三营,五军营管内外马步官军,三千营管内外马队官军,神机营管内外步队官军。十二团营各设总兵官与监军提督,统辖一万五千人。其下每五千人设一都指挥使,每一千人设一把总,每五百人设一指挥,每一百人设一领队,每五十人设一带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勋侍

    官名。即勋卫,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,隶鹰扬府,唐朝复名勋卫。

  • 十三道提刑按察司

    明朝浙江、四川、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山西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湖广、贵州、云南道提刑按察司的总称。各设按察使、副使、佥事等员,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。洪武 (1368—1398)初,曾置北平道提刑按察司

  • 坐黜

    官吏因犯罪而被撤职。见《汉书·王尊传》。

  • 东西南北部护漕掾

    官名,晋置,掌护漕运河道,属大司农。

  • 白笔

    标志官员身分的用具。官员上朝皆执笏,有事则书之,故常簪笔。魏晋南北朝时,三台五省二品文官簪白笔,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卿、尹及武官不簪,加内侍者乃簪。尚书令、仆射、尚书手板头复有白笔,以紫皮裹之,称

  • 兵科右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参见“兵科左给事中”。

  • 号纸

    文书名。明清土官之任职凭证。凡新封授、承袭之土官,均由吏部或兵部颂发,上书土官之官职、世系及袭职年月。新袭职之土官在领取新号纸之前,应缴回原号纸。

  • 塞曹

    官署名。掌边塞事宜。汉《郃阳令曹全碑》有塞曹吏。官署名,为郡属曹之一,掌要塞之事。汉《郃阳令曹全碑》有塞曹吏,汉魏时,在东北边郡置塞曹掾史。参看“塞曹掾史”条。

  • 采访推官

    官名。唐置,属采访使。员额一人,掌推鞫狱讼。后改为观察推官。参见“推官”。

  • 访问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时中正的属官,根据乡里的评论写出对本地士族的“品”、“状”,再由中正裁定。还负责管理记载品、状的黄纸。中正的属员。《晋书·孙楚传》载:“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,济为本州大中正,访问铨邑人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