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屠耆王
匈奴官名。屠耆为匈奴语“贤”,汉人因称左贤王,为单于手下最高官职。匈奴尚左,故常以太子任之。一般统率万余骑,居单于东方,最为大国。下各置千长、百长、什长、裨小王、相、都尉、当户、且渠等官属,以管理辖地军政事务。十六国时后赵、前秦等国沿置。仇池氐杨氏亦自称此号。
匈奴官名。屠耆为匈奴语“贤”,汉人因称左贤王,为单于手下最高官职。匈奴尚左,故常以太子任之。一般统率万余骑,居单于东方,最为大国。下各置千长、百长、什长、裨小王、相、都尉、当户、且渠等官属,以管理辖地军政事务。十六国时后赵、前秦等国沿置。仇池氐杨氏亦自称此号。
州的等级之一。元为属于散府的州,不辖县;明清时隶属于府,亦称属州,与县同级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流外三品蕴位。
官名。十六国前秦置。苻登曾任之,后迁羽林监。见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。武官名。南朝宋置,掌殿中宿卫。《资治通鉴·宋纪五》记元嘉十八年(公元441年)有殿上将军黄延年。
府库名,又称中藏府、中黄藏府,掌宫中币帛金银诸货物。置令、丞。《后汉书·少府》:“中藏府令一人,六百石,本注曰: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。丞一人。”注:“《汉官》曰:员吏十三人,吏从官六人。”
官名。北齐太常寺所属有太庙署,置令及丞。掌郊庙社稷等事,并领郊祀、崇虚二局丞。隋唐金元太常寺均置太庙署,以太庙令为长官,惟宋不置太庙署,以太庙令属宗正寺,以入内内侍充任,掌宗庙荐新、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
见“河东陕西道提刑按察司”。
官名。高昌门下属官。
官名。春秋时鲁国置。卿大夫家臣。掌卿大夫家兵甲车马之政令。一说即家司马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 “季氏以公鉏为马正。”杜预注: “马正,家司马。”《定公十年》: “公南为马正”。杜预注: “叔孙家臣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,掌粮食的春制,下设典春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辽始置于五京,为留守的佐职。地位在副留守、知留守事之下。太平八年(公元1028年)耶律野曾任同知东京留守事。金于五京亦置同知留守事,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,地位在副留守之上。参见“留守司”